和项平父送别(其一)

逐逐衣冠谒府公,渐谙楚语异吴侬。

重江跋涉家何在,一饭辛勤计未工。

自恐风尘成冗俗,人言山野欠疏通。

夜长不寐思吾友,拨尽寒炉宿火红。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逐一拜访官员,渐渐熟悉了楚地的语言,与吴地方言不同。
长途跋涉,家乡在哪里?辛勤努力一顿饭都难以维持。
我担心自己在世俗中变得庸俗,人们认为我在山野间不够通达。
夜晚漫长,无法入睡,思念我的朋友,拨旺炉火直到余烬变红。

注释

逐逐:逐一。
衣冠:官服。
谒:拜见。
府公:官员。
楚语:楚地语言。
异:不同。
吴侬:吴地方言。
重江:长途。
跋涉:长途跋涉。
家何在:家乡在哪里。
一饭:一顿饭。
辛勤:辛勤努力。
计未工:难以维持。
风尘:世俗。
冗俗:庸俗。
山野:山野生活。
欠疏通:不够通达。
夜长:夜晚漫长。
不寐:无法入睡。
思:思念。
吾友:我的朋友。
拨尽:拨旺。
寒炉:冷炉火。
宿火红:余烬变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孙应时创作的《和项平父送别(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

"逐逐衣冠谒府公,渐谙楚语异吴侬。" 这两句描绘了朋友在官府中逐步提升地位,同时也学会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展现了其适应环境和进取精神。

"重江跋涉家何在,一饭辛勤计未工。" 这里的“重江”可能指的是长江或者多次渡江的旅途,“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的思念,而“一饭辛勤计未工”则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诗人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

"自恐风尘成冗俗,人言山野欠疏通。"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世俗纷争可能玷污自己清高品格的顾虑,以及他渴望保持与自然界的联系和沟通,但又感到困难。

"夜长不寐思吾友,拨尽寒炉宿火红。" 在漫长而无法入睡的夜晚,诗人忍不住思念远方的朋友,并通过不断地拨动炉中的余火来温暖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个人情感以及友谊的情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诸葛行之

相看各华发,旧学更何疑。

世事几反覆,人生半别离。

忍穷真有味,知命欲谁欺。

我学陶元亮,君师荣启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和曾舜卿少府

心情老懒漫为官,世路羊肠步步难。

存我天真师栎社,从渠官达梦槐安。

昼眠竹簟风吹醒,夜钓羊裘雪洒乾。

归去元龙湖海士,白鸥盟在不应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答司马宜春溯

纷纷市道交,势利争攫取。

煌煌鼎食家,声色自缠纠。

畸人固寂寞,蓬藋侵瓮牖。

有时步虚曲,植杖话农亩。

清秋动幽兴,有月欠肴酒。

高轩肯相过,贤哉百乘友。

空寻奕秋诲,不与欢伯偶。

别来雁欲宾,晴喜鸠还妇。

村酤聊可载,草具亦何有。

饤饾止鱼虾,扶擎杂梨藕。

君侯反觞客,欲起辄被肘。

意重黄金百,气豁云梦九。

长篇继踵来,子建才八斗。

勉和若登山,吾诗真培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答吴斗南中秋见怀并约王子合见过(其二)

归梦千岩万壑东,起寻蓑笠唤渔童。

尘忙怜我三年久,拨置期君一笑同。

只恐令严诗债急,不愁夜短酒杯空。

相携更得王文度,此段风流尽未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