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尘

蜚尘冥冥逐马尻,辚辚牛车何太劳。

春霜十日似妥帖,稍晴仍复起波涛。

非徒渐渍襟领黑,复且侵凌宫殿高。

吁嗟性地本安静,何乃纷扰争雄豪。

祗忧飞尽到坤轴,万怪菌蠢难藏韬。

愿回河淮作沟渎,贯穿城郭还周遭。

分衢洒扫万丁力,常遣莹定无秋毫。

身微愿大恐难副,有如画钓搴鲸鳌。

弹冠振衣但随俗,寄身此境何由逃。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飞扬的尘土紧紧跟随马尾,沉重的牛车为何如此辛劳。
春天的霜冻持续十天仿佛被束缚,稍微放晴又掀起层层波涛。
不仅浸湿衣裳使其变黑,更侵蚀着宫殿的高墙。
哎呀,我本性情宁静,为何却陷入纷扰争斗之中。
只担心这些尘埃会飞尽,落到大地的中心,各种怪异的微生物难以隐藏。
希望黄河淮水能化为沟渠,环绕城郭周围。
用万人之力清扫街道,确保洁净无瑕。
我地位卑微却有宏大愿望,恐怕难以实现,就像画中的钓者试图捕获鲸鱼和巨鳌。
我只是随波逐流,身处这样的环境,如何能逃离。

注释

蜚尘:飞扬的尘土。
冥冥:紧紧跟随。
辚辚:沉重的声音。
太劳:过于辛苦。
妥帖:束缚。
稍晴:稍微放晴。
侵凌:侵蚀。
宫殿:宫殿的高墙。
纷扰:纷乱。
争雄豪:争斗。
坤轴:大地的中心。
菌蠢:怪异的微生物。
河淮:黄河淮水。
沟渎:沟渠。
常遣:经常派遣。
莹定:洁净无瑕。
身微:地位卑微。
恐难副:恐怕难以实现。
画钓:画中钓者。
搴鲸鳌:捕获鲸鱼和巨鳌。
弹冠振衣:随波逐流。
逃:逃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和人事变迁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乱世的忧虑和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蜚尘冥冥逐马尻,辚辚牛车何太劳。" 这两句用强烈的视觉形象描绘了一片混沌与忙碌的景象,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辛勤劳作。

"春霜十日似妥帖,稍晴仍复起波涛。" 这两句通过对春天霜冻和晴雨交替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界的不宁静与人类社会的动荡不安。

"非徒渐渍襟领黑,复且侵凌宫殿高。" 这里指出了污秽之物不仅渗透到人的衣领,还直逼至高贵的宫殿,象征着污浊之势威胁到了原本应该纯洁的地方。

"吁嗟性地本安静,何乃纷扰争雄豪。" 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界本应平和安宁的怀念,以及对人间争斗不息现实的感慨。

"祗忧飞尽到坤轴,万怪菌蠢难藏韬。" 这里强调了诗人的深切忧虑和对周围环境的担忧,无处遁形。

"愿回河淮作沟渎,贯穿城郭还周遭。" 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回到平静安宁的生活状态,如同河流回归到它本应有的自然轨迹。

"分衢洒扫万丁力,常遣莹定无秋毫。"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治世景象,其中“分衢”、“洒扫”等词汇表达了诗人对于秩序和清洁的向往。

"身微愿大恐难副,有如画钓搴鲸鳌。" 这里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力感和对强大力量的渴望。

"弹冠振衣但随俗,寄身此境何由逃。"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微小力量的自嘲,以及面对现实环境时的无奈与困惑。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沉重和个体的渺小,是一篇抒情言志、寄寓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卧龙潭

已登卧龙庵,更看卧龙瀑。

来从不尽山,奔入无底谷。

谷中鸣百雷,林外漱寒玉。

雄豪与清泚,上下相接续。

阳崖发幽花,阴壑偃乔木。

两崖天划开,万古神潜伏。

我来坐潭上,俯仰清耳目。

神骨倍潇洒,衣襟仍霢霂。

名山到能几,好景看不足。

慇勤莫思归,更共潭边宿。

形式: 古风

和黄鲁直送茶二首(其二)

君茶勇勇睡魔斗,但恐湿我腹中书。

欲酬黄金台上意,愧乏夜光明月珠。

□□□□□□□,□□□□□□如。

多君藻思比华腴,新诗妙墨更如湖。

形式: 古风

和黄鲁直送茶二首(其一)

喜君屡致云溪茗,值我正校琅函书。

饮罢清风生肘腋,吟成碧海登明珠。

谁能墦间享膏腴,只意林泉身自如。

他年远别归贺监,乞取茶山比镜湖。

形式: 古风

奉祠城西夜坐苑中即事

乔林翳明星,林缺星粲然。

长江阔咫尺,银河为通川。

爽气浮襟裾,中夜不成眠。

星转毂而西,河逶迤以迁。

惜此嘉景迈,无由驻青天。

万古留此境,谁保金石坚。

徘徊吟华月,更欲随飞仙。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