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至道不可见,正声难得闻。
忽逢羽客抱绿绮,西别峨嵋峰顶云。
初排□面蹑轻响,似掷细珠鸣玉上。
忽挥素爪画七弦,苍崖劈裂迸碎泉。
愤声高,怨声咽,屈原叫天两妃绝。
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鹜悲。
吹我神飞碧霄里,牵我心灵入秋水。
有如驱逐太古来,邪淫辟荡贞心开。
孝为子,忠为臣,不独语言能教人。
前弄啸,后弄嚬,一舒一惨非冬春。
从朝至暮听不足,相将直说瀛洲宿。
更深弹罢背孤灯,窗雪萧萧打寒竹。
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
抱琴却上瀛洲去,一片白云千万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蜀道士的琴声,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琴声的雄浑与动人心弦。开篇即以"至道不可见,正声难得闻"点明主题,接着便是对琴声的描写,"忽逢羽客抱绿绮,西别峨嵋峰顶云"中的"羽客"指弹奏者,而"绿绮"则为古代琴瑟上常缠绕的丝线,这里用来形容琴弦。"初排□面蹑轻响"中"□"处应是"弦"字,指的是琴弦的清脆声音。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如"似掷细珠鸣玉上",强调了琴声之美妙,既有如珠玉般的圆润,又有如细珠滚落时的清脆。"忽挥素爪画七弦"中的"素爪"形容手指的白皙和灵活,而"苍崖劈裂迸碎泉"则是对琴声力量的一种夸张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琴声如山涧般奔腾、如泉水般汹涌。
诗中还通过情感的渲染,如"愤声高,怨声咽",表现出琴声所能激发的情感深度;"屈原叫天两妃绝"则是用屈原(屈原是一位古代贤臣,因不被理解而投江自尽)的故事来比喻琴声之悲壮。
接下来的"朝雉飞,双鹤离,属玉夜啼独鹜悲"中,以鸟兽的行为形容人间的情感孤寂,而"吹我神飞碧霄里,牵我心灵入秋水"则是表达琴声带来的超然脱俗之感。
在"有如驱逐太古来,邪淫辟荡贞心开"一句中,又一次强调了琴声的力量和洗涤人心的作用。紧接着的是对理想品格的赞美,如"孝为子,忠为臣,不独语言能教人",表达了琴声不仅仅是艺术享受,更蕴含着道德教育的意义。
最后几句"前弄啸,后弄嚬,一舒一惨非冬春。从朝至暮听不足,相将直说瀛洲宿。更深弹罢背孤灯,窗雪萧萧打寒竹"描绘了琴声的持久和对听者的吸引力,而"人间岂合值仙踪,此别多应不再逢"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美的渴望。全诗以"抱琴却上瀛洲去,一片白云千万峰"作结,表现了诗人对艺术和自然之美的终极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蜀道士琴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更融合了哲学、道德与情感,是一篇集美学、伦理学和神秘主义于一身的杰作。
不详
翠盖不西来,池上天池歇。
冉冉池上烟,盈盈池上柳。
生贵非道傍,不断行人手。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
不能拥路迷仙客,故欲开蹊侍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