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春感》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描绘春日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燕台杨柳已摇春,萧瑟欢娱迹易陈”,以春天里燕台上的杨柳随风摇曳为背景,暗示了往昔欢乐时光的消逝,如同春日美景转瞬即逝,留下的是萧瑟与空荡。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往日欢愉的痕迹相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颔联“故国书来仍作客,荒城日落不逢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收到远方故国的来信,却只能在异乡作客,身处荒凉之城,夕阳西下时分,四周寂静无人。这两句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对比,强调了诗人远离家乡、孤独无依的状态,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颈联“早衰自觉心期负,多难愁闻战伐新”,诗人自感年华已逝,内心的理想与期待似乎被辜负。同时,面对国家的多难局面,听到战争的消息,心中充满了忧愁。这一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双重忧虑。
尾联“卜筑沧浪真恨晚,几时料理洛阳尘”,诗人感叹自己未能及早归隐,像屈原那样在沧浪之水旁寻求心灵的慰藉。他渴望能够回到洛阳,处理那些尘世的纷扰,但何时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
整体而言,《春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兴衰以及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