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六引(其三)角引

蛰虫始振。音在斯。五声六律。旋相为。韶继夏心。

备咸池。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萧子云之手,名为《相和六引(其三)角引》。它以音乐为主题,描绘了音乐中各种声音的和谐与流转,以及音乐如何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蛰虫始振。音在斯。” 开篇即以“蛰虫始振”象征音乐的开始,如同冬眠的昆虫在春日苏醒,预示着音乐的旋律即将响起。这里的“音在斯”,则强调了音乐无处不在,仿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万物共生。

“五声六律。旋相为。” 这一句提到“五声六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五声”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则是指十二律中的六个阳律,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基础。通过“旋相为”的描述,展现了音乐中不同音阶之间的相互转换与和谐,体现了音乐创作的丰富性和动态性。

“韶继夏心。备咸池。” “韶”是古代的一种乐舞,这里用来形容音乐的高雅与美好;“夏心”则可能是指夏朝的音乐传统或精神内核,暗示音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咸池”则是古代传说中的音乐之源,此处用以强调音乐的源头与全面性,意味着音乐不仅包含了过去的文化精髓,也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赞美了音乐本身的美妙,也表达了对音乐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1)

萧子云(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相和六引(其四)徵引

朱明在离。日长至。候气而动。徵为事。六乐成文。

从之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寘]韵

相和六引(其五)羽引

其音为物。登玄英。制留循短。位浊清。惟皇创则。

和且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梁雅乐歌五首(其一)应王受图曲

应王受图,荷天革命。乐曰功成,礼云治定。

恩弘庇臣,念昭率性。乃眷三才,以宣八政。

愧无则哲,临渊自镜。或戒面从,永隆福庆。

形式: 四言诗

梁雅乐歌五首(其二)臣道曲

孝义相化,礼让为风。当官无媚,嗣民必公。

谦谦君子,謇謇匪躬。谅而不讦,和而不同。

诫之诫之,去骄思冲。弘兹大雅,是曰至忠。

形式: 四言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