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一日下昭亭舟中

平生山野性,坐卧爱流水。

适从昭亭来,兴自明河起。

小舟浮轻槎,身入星辰里。

饮牛谁家郎,照鬓谁家子。

隔岸心相望,翻然洲鹊喜。

滩头磷磷石,欲赠畏指毁。

留取自支机,成都无卜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我生来喜好山野生活,坐着躺着都爱听流水声。
刚从昭亭游历归来,心中兴起明河般的兴致。
乘坐着轻巧的小舟,仿佛进入星河之间。
喂牛的是哪家少年郎,照亮女子秀发的是哪家姑娘。
对岸的人儿心心相印,洲上的鹊鸟也为之欢喜。
岸边石头闪烁磷光,想赠予却怕手指触碰破坏。
我决定保留这份美好,因为成都没有占卜之人能解读这寓意。

注释

山野性:热爱自然的生活方式。
流水:喜欢宁静的水声。
昭亭:地名,可能指诗人曾游历的地方。
明河:明亮的银河,象征诗人心中的灵感。
小舟:小型船只。
星辰里:形容广阔的星空。
饮牛谁家郎:指在河边喂牛的青年。
照鬓谁家子:照亮女子头发的可能是她的镜子或月光。
隔岸:对岸。
洲鹊:洲上的喜鹊,象征喜悦和吉祥。
磷磷石:发光的石头。
畏指毁:担心手指触摸会破坏。
自支机:保留这份美景,如同支撑自己的心灵。
卜士:擅长占卜的人,这里指能解读自然寓意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九月十一日下昭亭舟中》,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昭亭时的山水情怀和个人心境。首句“平生山野性”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坐卧爱流水”、“适从昭亭来,兴自明河起”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向往和游兴的激发,仿佛置身于星河之间的小舟之中。

诗人观察到岸上的人们,如“饮牛谁家郎,照鬓谁家子”,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人间烟火的关怀。他与彼岸的人虽不能直接交流,但通过“隔岸心相望,翻然洲鹊喜”传达出内心的喜悦,如同洲上的喜鹊因相望而欢腾。

在赠物的场景中,“滩头磷磷石,欲赠畏指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却又担心因其易碎而无法长久保存。最后两句“留取自支机,成都无卜士”暗示诗人决定将这份美好留在心中,因为现实中已找不到能解读这份情感的智者。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梅尧臣清新自然的诗风,以及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华。

春鸟各噤口,游子未还家。

云谁未及还,对此重兴嗟。

何必因啼血,颜色胜曙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九月十六日自许昌回至京师胥平叔宋中道迓于郊外

今日至国门,二子来迎我。

适遇信陵冢,冢棘秋叶堕。

翩翻随人飞,拂马右或左。

谓此独无情,亦与吾意可。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九月五日得姑苏谢学士寄木兰堂官酝

公田五十亩,种秫秋未成。

杯中无浊酒,案上唯丹经。

忽有洞庭客,美传乌与程。

言盛木兰露,酿作瓮间清。

木兰香未歇,玉盎贮华英。

正值菊初坼,便来花下倾。

一饮为君醉,谁能解吾酲。

吾酲已不解,百日毛骨轻。

形式: 古风

九月五日梦欧阳永叔

朝镜恶白发,夕梦对故人。

常恨道路隔,忽喜颜色亲。

相笑勿问年,青铜早伤神。

鸡嚎天欲白,向者犹疑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