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三)

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山脚下的云雾中露出峥嵘的岩石,细细的泉水在沙石间低吟浅唱。
无法忍受泥土掩盖山体的骨骼,不肯让青龙在温暖的泥沼中沐浴。

注释

麓:山脚。
云根:云雾缭绕的山脚下。
角牙:形容岩石突出的部分。
金沙:比喻沙石。
土肉:泥土和土壤。
山骨:指山体。
苍龙:古人常以龙象征君王或英雄。
渥洼:古代传说中产良马的地方,这里比喻温暖的泥沼。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之三。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东麓云根露角牙”,这里的“东麓”指的是佛日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苏轼以此为背景展开描写。诗人通过“云根露角牙”的形象来展示这座山的神秘与雄伟,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细泉幽咽走金沙”,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细泉”、“幽咽”和“走金沙”共同构成了一幅水流潺潺、清澈见底的图景,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感受。

然而,在这平静美好的表象背后,苏轼通过“不堪土肉埋山骨”传达出一种对物质世界的悲哀与反思。这里的“不堪”意味着无法忍受,“土肉埋山骨”则是说土地和泥土掩埋了山脉的真骨,那些坚硬且不屈的部分,这里隐喻着诗人对于世间万物被俗务所覆盖、本质被湮没的哀叹。

最后,“未放苍龙浴渥洼”则是对自由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象征。这里的“苍龙”往往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力量与变化,而“未放”意味着还没有释放或实现,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精神追求尚未完全实现的深切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造诣,更透露了他内心的哲学思考与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四)

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其五)

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

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其一)

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其二)

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