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日南至天色佳甚

天心应喜一阳来,万里寒阴晓自开。

消息早传从嶰竹,发生先合到江梅。

遥瞻双阙呈云瑞,正想三宫舞寿杯。

草木微情共时节,思亲南望独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上天心中应欢喜新的一阳到来,寒冷阴霾的万里在早晨自行消散。
好消息早早地从嶰竹中传出,万物生长最先体现在江梅上。
远远望去,宫殿如云彩般吉祥,想象着宫中庆祝长寿的宴会。
草木随季节变化,它们的细微情感与我一同,思念亲人时独自在南方徘徊。

注释

天心:指上天的心意或自然规律。
一阳来:指冬至后开始的阳气逐渐增强。
嶰竹:古代的一种竹子,象征吉祥。
江梅:冬季开花的植物,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双阙:古代宫殿的两个门楼,象征皇城。
云瑞:祥云瑞兆,吉祥的云彩。
三宫:古代对皇宫的泛称。
寿杯:祝寿的酒杯。
草木微情:草木在季节变换中的微妙情感。
南望:向着南方眺望,可能寓指远方的故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帝南巡时的盛景图。诗人运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与人间喜庆气氛的和谐统一。

"天心应喜一阳来,万里寒阴晓自开"两句,描绘了一幅冬日晴好的景象,其中“天心”喻指皇帝的心意,“一阳来”则是太阳出现,预示着好天气的到来。"万里寒阴"形容连绵的阴霾被一扫而空,展现了春意渐浓的景象。

"消息早传从嶰竹,发生先合到江梅"两句,表明皇帝的南巡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传播至远方。"消息早传"指的是皇帝行程的通报迅速传达,而"发生先合"则是说自然界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尤其是江边的梅花最先迎接这份春意。

"遥瞻双阙呈云瑞,正想三宫舞寿杯"两句,展现了皇帝南巡时举国欢庆的景象。"遥瞻双阙"指的是远眺时看到的壮丽宫阙,"呈云瑞"则是祥瑞之气如同云朵般显现,而"正想三宫舞寿杯"则预示着皇帝寿诞将至,宫中将举行盛大的庆典。

最后两句"草木微情共时节,思亲南望独徘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同欢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草木微情"指的是连植物都有着喜悦的情绪,而"共时节"则是与季节同步,共同庆祝这一时刻。"思亲南望独徘徊"则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在这欢乐气氛中独自徜徉的孤寂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皇帝南巡的盛况,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七夜如山庵

一雨秋能好,连宵月迥明。

百年今夕话,万里去年情。

水满天相荡,山空人独行。

蝉声发奇思,携酒未须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又寄潼川漕仲房(其一)

巴蜀劳肤使,溪山隔岁华。

一身知许国,万里岂忘家。

腊雪装归辔,春风阅禁花。

君王定前席,不必赋长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又寄潼川漕仲房(其二)

郡县仍荒政,朝廷念远方。

向来传诏札,不独戒戎羌。

帝德乾坤大,天聪日月光。

边防须至计,社稷倚安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又谒武侯祠

城南风景故堪怜,胜日经行意洒然。

江上竹寒偏却暑,庙前柏老尚参天。

堂堂不朽能千古,鼎鼎何能漫百年。

醉里狂歌心浩荡,为君一吸倒觥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