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春张菊存游洞霄诸公饯诗盈轴越明年余过故都补行卷之末

春申下邑荒江滨,有眼不识钱塘春。

朅来南北两高峰,乍见西施真美人。

晓妆浓淡看不足,誓结鹑衣老湖曲。

安知湖曲有高人,如此仙姿尚嫌俗。

别寻大涤登天柱,气压群峰三十六。

归来书窗风雨夕,潜听三竺山灵哭。

眷言玉局老飞仙,摩挲铜狄今几年。

神蛟飞鼠亦何有,金堂玉室空茫然。

天风吹醒丹泉酒,碧桃津远人回首。

石上禽馀捣药声,绝怜无诀授长生。

今年却被山灵笑,依旧湖堤拾芳草。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申江边的废弃城邑,有眼睛却不知杭州的春天。
从南北两座高峰走来,初次见到西施,她真是个真正的美人。
欣赏她早晨精心装扮的美态,看不够,发誓要在西湖边的老屋度过余生。
谁能料到湖畔隐居着高人,她的仙姿竟也嫌弃世俗。
我决定去大涤山登天柱峰,气势凌驾于三十六座山峰之上。
归来时已是风雨之夜,静听三竺山的灵异之声。
怀念那位在玉局峰的老仙人,抚摸铜狄已有多少年。
神蛟和飞鼠又能怎样,金堂玉室如今空荡荡。
天风拂过,吹醒了丹泉中的酒,远处碧桃渡口,人们回头遥望。
石上的鸟儿捣药声回荡,多么遗憾没有长生秘诀可传授。
今年山灵嘲笑我,我还是在湖堤上捡拾花草。

注释

春申:古代地名,指吴国春申君的封地。
钱塘:古地名,今杭州。
朅来:往昔,过去。
西施:古代美女,此处泛指美女。
湖曲:西湖边。
高人:指有才德的隐士。
大涤:山名,位于浙江。
天柱:山名,传说中支撑天地的柱子。
三竺山:杭州名山。
山灵:山中的精灵或神灵。
玉局:又名玉局峰,西湖名胜。
铜狄:铜铸的神兽,可能象征守护者。
神蛟:神话中的蛟龙。
金堂玉室:形容豪华的宫殿。
碧桃津:碧桃花盛开的地方,代指渡口。
石上禽:指山石上的鸟儿。
湖堤:湖边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题为《甲申春张菊存游洞霄诸公饯诗盈轴越明年余过故都补行卷之末》。诗中描绘了春申江畔的荒凉景色,以及诗人对钱塘春天的独特感受。他初见西湖美景,惊叹于西施般的自然之美,感叹晓妆之美难以形容,甚至发誓要在湖边度过晚年。诗人又表达了对湖畔高人的敬仰,认为其超凡脱俗。

接着,诗中提到诗人欲攀登大涤和天柱峰,以俯瞰群峰,但归来后却在风雨之夜静听三竺山的神秘声音,怀念玉局老仙。诗人感慨时光荏苒,曾经的仙境如今只剩空寂,只有石上的捣药声和无人传授的长生秘诀令人惋惜。

最后,诗人自嘲被山灵嘲笑,仍如常在湖堤漫步,拾取芳草,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整首诗情感丰富,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申港道中

兀兀乘肩舆,西风掠老鬓。

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

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

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

形式: 古风

立冬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形式: 五言律诗

同善之仲实无逸共赋雪中香亭

冷云低压翠禽巢,碎玉玲珑不耐敲。

蜂蝶迟来探芳信,暖风已逼杏花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次舍弟忠过思南望乡崖韵

五溪风倍共云山,王化渐摩古所难。

綵服洞氓双脚健,离鞍使者赤心殚。

望乡崖峻云飞白,镇远溪深瘴草斑。

自是成名须努力,男儿休恐不生还。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