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二首(其一)

麟带愁香,犀帷梦玉,金猊暖压氍毹。

病怯朝眠,凉云吹度平湖。

画桥烟锁分携路,正马嘶、残雨荒芜。

更销凝、莺老花稀,雁到书无。

离情不恨吹横笛,恨琴边枕瘦,酒后灯孤。

侧帽垂鞭,临风可奈清臞。

绿杨天半红泥阁,数旧人、惟有筝奴。

待重游、怕听钩栏,吊月啼蛄。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离别之后的种种情感与思绪。从“麟带愁香,犀帷梦玉”开始,便营造出一种奢华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与所爱之人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接着,“病怯朝眠,凉云吹度平湖”,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画桥烟锁分携路,正马嘶、残雨荒芜”一句,将离别的场景具体化,马嘶声与残雨交织,渲染出离别时的凄凉与不舍。随后,“更销凝、莺老花稀,雁到书无”,进一步深化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莺鸟老去,花朵凋零,雁字难寻,书信无踪,这些意象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

“离情不恨吹横笛,恨琴边枕瘦,酒后灯孤”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生活的无奈与痛苦。横笛的吹奏虽能暂时排遣离愁,但琴边枕瘦、酒后灯孤的情景却更加凸显了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最后,“侧帽垂鞭,临风可奈清臞”,主人公在风中侧帽垂鞭,形象地展现了他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内心的清癯。而“绿杨天半红泥阁,数旧人、惟有筝奴”则将回忆拉回,绿杨红泥阁,旧日的伙伴只剩下筝奴相伴,进一步强化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怀念。

“待重游、怕听钩栏,吊月啼蛄”则表达了主人公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恐惧,期待再次相聚,却又害怕再次面对离别的痛苦。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思念之情,令人感慨万千。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二首(其二)

艳曲题裙,清声碎玉,消磨何限欢场。

侠骨飘灵,当时留赠萧娘。

云腴镵得如人腻,扫轻塺、澹写潇湘。

好收藏、小字星星,旧署王昌。

银钩惯寄相思札,问头陀知否?宿愿应偿。

泪眼盈盈,红丝不系柔肠。

可怜片石经尘劫,数秣陵、遗事苍凉。

最难忘、烟月妆楼,孔雀庵旁。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江城明月引

是谁深院夜调笙,雾冥冥,月盈盈。

过了烧灯,时节峭风轻。

几日后堂新拢锁,闲绣谱,冷湘奁、掩画屏。

画屏画屏最无情,天又明,寒渐生。

唤也唤也,唤不应、一枕春酲。

偏我销魂,人听卖花声。

碎剪梦云裁恨句,寻晚燕,盼昏鸦、寄与卿。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朝中措二首(其一)

翠蛾轻晕斗春红,香暖燕泥融。

挝鼓新烟院落,吹箫澹月帘栊。

清明过了,花朝过了,宿酒频中。

几日小屏闲睡,绿阴更比愁浓。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朝中措二首(其二)

片时春睡梦难寻,重见短墙阴。

一样绿肥红瘦,断肠偏是而今。

燕支澹注,雨中人远,画里愁深。

倚醉满烧银烛砌,蛩诉出秋心。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