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三)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

万里戍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乞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天教狂虏灰飞。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

从今去,共曲生相约,愿乐清时。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远赴边疆守卫多年,八年离家,才得以首次回归。
满怀遗憾,早年就经历了战事,像虎头将军般英勇,一生多次建立功勋,如同豹尾神旗般威武。
如今求得闲暇,不再过多讨论,感激皇恩深重,陛下深知我的忠诚。
回想当年之事,如狂涛汹涌,谁能阻挡东方的危机?上天让敌虏灰飞烟灭。
无需再问儿子是否穿着血衣奋战。
披着雪裘,戴着霜帽,告别楚地边境,带着雨蓑风笠,老去在吴地的江边。
我与松树荒野为伴,人如白鹤孤独,朋友稀少,如同夜空中星星稀疏。
从此以后,与隐士共约,只愿在太平盛世享受宁静快乐。

注释

戍边:守卫边疆。
八载:八年。
虎头兵幕:比喻英勇的将领。
豹尾神旗:形容战功赫赫。
九重渊听:指皇帝的深思熟虑。
狂澜欲倒: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存血衣:指战场上的牺牲。
楚徼:楚地的边界。
吴矶:吴地的江岸。
松荒:荒凉的松林。
曲生:隐士。

鉴赏

诗人以万里戍边、八载去家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归属感。"怅中年早历"一句,透露了诗人对于早年从军、历经风霜的感慨。"虎头兵幕"、"豹尾神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壮观与激烈。

"乞得闲身,毋庸多议"表达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不愿再有过多纷扰。"感荷九重渊听知"则显示出皇恩浩荡之感,是对君王的敬意。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一句,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混乱与危急,而"天教狂虏灰飞"则是对战争结束、敌寇被平的喜悦。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安危的关切,不愿再提及战事带来的伤痛。接下来的几句,如"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则是诗人对归乡后简单生活的向往。

最后,"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隐逸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追求。"从今去,共曲生相约,愿乐清时"则是对未来平静生活的美好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军旅生活和归乡后的简单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和安宁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家庭和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二十三)饯总干陈公储

百尺楼头,奇哉此翁,元龙后身。

当壮年襟度,百川鲸吸,平生出处,一片鸥轻。

冷淡逋梅,淋漓旭草,但见风雷笔下生。

荆州幕,觉坐间小异,乃有斯人。牙樯喜色津津。

正江影涵秋无点尘。

对白蘋黄苇,且供诗卷,紫薇红药,却演丝纶。

举酒延蟾,倚栏闻雁,应念征人归尚春。

君王问,尽不妨细说,万里戎情。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五)乙未代寿尤制帅

天下中庸,千载一灯,传之自公。

有涵洪雅量,陂澄千顷,坚凝定力,壁立孤峰。

佐鼎调梅,参帷借箸,略试斯文经济功。

听淮鹤,暂素丝揽辔,玉帐分弓。朝来鼓角声雄。

庆元帅新除初度逢。

任西风局面,人皆澒洞,福星堂上,我独从容。

草檄传燕,开门释蔡,了却中原公衮东。

归廊庙,把格天勋业,与宋无穷。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其三)代为亲庭寿

轩冕傥来,功名杯水,行藏倚楼。

把方略评梅,工夫课柳,精神伴鹤,谈笑盟鸥。

草檄寻樵,移文问钓,任江上东南风未休。

君知否,问如今绿野,胜似青油。从伊万户封留。

算得似团栾歌笑不。

怕魏阙兴思,高车驷马,江湖难著,缓带轻裘。

雪意何如,新醪熟未,乐事良辰聊献酬。

从今去,更八千椿算,才一春秋。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押[尤]韵

沁园春(其二)庚寅为亲庭寿

鸿禧主人,一闲半年,未尝厌闲。

谓有溪可钓,有田可秣,有兰堪佩,有菊堪餐。

羽檄秋风,胡笳夜月,多少勋名留汉关。

如今且,效樽罍北海,歌舞东山。门前。咫尺长安。

但只恐纶音催禁班。

把鹭鬓数茎,更因民白,鸥心一片,犹为君丹。

蓝绶儿痴,彩衣家庆,倦羽伶俜江汉还。

春光小,看庭闱岁岁,一笑梅间。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