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涧石图

南湖山人小戏剧,夜半钧天闻拊击。

音节疏宕凤起舞,至今笋簴遗枞业。

君来访古用此时,地老天荒何处觅。

矻矻渡尽涧与冈,确荦径微予趾棘。

重华忽已三千载,凤鸟一去无消息。

石兮石兮奈尔何,搔首湖漘徒伫立。

群仙拍手相劳苦,但知簸空吸寒碧。

殷勤问翁今何如,方瞳炯炯映丹颊。

颇记三生石上无,读书双趺雨苔涩。

归来举似翁一笑,飞鸿踏雪那可忆。

子其为我谢群仙,不妨天游复八极。

袖中行记真画图,留向人间作奇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牟巘所作,名为《凤凰山涧石图》。牟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凤凰山涧石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

诗中首先描述了南湖山人的小戏剧,夜晚的钧天之音,以及音节的疏宕与凤舞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接着,诗人邀请友人来访,探寻古迹,却感叹于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在山涧与山冈之间跋涉,诗人描绘出一幅艰难而坚定的旅程,象征着对知识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随着时光的流转,重华时代已成遥远的记忆,凤凰的踪迹也消失无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感慨,石啊石啊,你有何感想?他独自站在湖边,沉思良久。随后,群仙的笑声传来,他们似乎在享受这静谧的时刻,以清风和寒泉为乐。诗人询问群仙的近况,发现他们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炯炯的眼神映照在红润的脸上,仿佛从未改变。

诗人回忆起过去,三生石上的故事,以及与友人在雨中读书的情景,这些记忆如同雨苔般在石上留下痕迹。最后,诗人将这段经历以画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在人间流传,成为一种独特的奇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深刻而复杂的思考。牟巘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融合,呈现出一幅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的画面。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题洪崖先生出市图

洪崖先生住何许,支离拥肿之为伍。

萧然行李偶出市,束书瓢剑略可数。

自谓生在三皇前,野鹿标枝何太古。

当时但以结绳治,书中正复作何语。

舆马络头亦复来,雪精胡为絷绁具。

只呼张老无不可,面谩三郎直戏侮。

承平无事相娱嬉,力追遐风来湛露。

一朝恍惚思草昧,此意似已厌繁膴。

千村万落荆杞生,宛是洪荒一风土。

袖中纸驴不吃草,拍手还向洪崖去。

形式: 古风

王维画孟浩然骑驴图

穷浩然,老摩诘,平生交情两莫逆。

也曾携去宿禁中,堪笑诗人命奇薄。

只应寂莫归旧庐,此翁殷勤殊未足。

作诗借问襄阳老,诗中犹苦忆孟六。

悠悠江汉经几秋,一夕神交如在目。

分明写出骑驴图,丰度散朗貌清淑。

更有个倜一片心,不是相知那得貌。

行行复行向何许,酸风吹驴耳卓朔。

向来十上困旅尘,驴饥拒地愁向洛。

不如乘舆且田园,万山亭前大堤曲。

鳊鱼正肥甘蔗美,鸡黍可具杨梅熟。

一樽相与寿先生,醉归勿遣驴失脚。

形式: 古风

和王寅甫御史游南山韵

平生爱山苦趼足,况此对面美冠玉。

也曾杖屦极跻攀,稍度湾埼转虚曲。

径踏青螭脊上行,所历渐高山渐束。

红亭白塔出湖外,下瞰诸峰等臣仆。

祖禅晏坐服生狞,法席宏开俨清肃。

何人梵呗呼僧定,划然透户如击筑。

浮岚暖翠忽纷披,依依精舍傍修竹。

至今犹作咿唔声,饱食颇惭空洞腹。

崎岖竟日亦已劳,应接满前端为目。

道人对境了无羡,折脚铛中煨脱粟。

小立为尔起深悟,愿事扫除甘播掬。

峥嵘岁月苦难记,三寸稚杉俄立鹄。

山中老宿亦向尽,访旧无人空感触。

细评道人似豪家,台殿耽耽枕岩谷。

当时气象雄一方,谁教劫火烧糜竺。

十年旧观未全还,金钱奔走倾缁俗。

何山试问何所有,一溪清泠嗽寒绿。

入门使我意也消,不省人间有华辱。

殆是高人胜士徒,山灵笑许兹论笃。

旷荡幽深两俱胜,胡不重游勇奔鹿。

多病欢娱久去心,良辰美景宁相属。

昏昏午窗供坐凉,跳丸西走白日速。

夜来可奈风雨尽,尽力催花亦良酷。

痛杀新红三万片,园林惨澹馀老木。

作诗遣愁愁未遣,那知翻作愁根窟。

古人真欲焚笔砚,苦语殆可书绅笏。

颇怜阮屐共嵇锻,更笑周妻与何肉。

留连一物即是碍,羡君开襟少嚬促。

爱诗乃复宜相似,句语卓荦光透幅。

倦还始觉心和平,人生有手莫操牍。

形式: 古风

送陈正德教谕常熟

此邦自是高阳里,陈太丘家好孙子。

十年闭户养隽声,我先子后一时起。

前时送兄今送弟,綵衣拜亲亲为喜。

人言昆令而季强,羡君清标如玉峙。

善和尚有千卷书,一一穷探亲夜几。

新诗那更翻手成,便当拾芥取青紫。

小营甘旨束书去,且烦私淑青衿士。

天公应念友于情,任国相望才尺咫。

苏州明白照两县,正好高吟清影里。

吴江定作对床留,笑隔垂虹脍鲜鲤。

托好我已三世深,待老敢当二生侍。

萧萧风雨起送客,万里飞鸿看双眦。

端明老子旧家声,一举先鞭从此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