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邦自是高阳里,陈太丘家好孙子。
十年闭户养隽声,我先子后一时起。
前时送兄今送弟,綵衣拜亲亲为喜。
人言昆令而季强,羡君清标如玉峙。
善和尚有千卷书,一一穷探亲夜几。
新诗那更翻手成,便当拾芥取青紫。
小营甘旨束书去,且烦私淑青衿士。
天公应念友于情,任国相望才尺咫。
苏州明白照两县,正好高吟清影里。
吴江定作对床留,笑隔垂虹脍鲜鲤。
托好我已三世深,待老敢当二生侍。
萧萧风雨起送客,万里飞鸿看双眦。
端明老子旧家声,一举先鞭从此始。
不详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君能匝腊过苕水,我正绝湖寻橘里。
人生有数会不免,先后差池数日耳。
天教新年暂相见,握手如获丹与砥。
略似德公上冢回,径入就谈倾底里。
如闻前月清兴发,杖藜晓对南山起。
苍官掀髯自虹举,清流照影时鹄峙。
我归已晚不得陪,脚中平生信有鬼。
独留诗卷使我和,思枯预怕搜脂髓。
小溪深处是何山,藏机一句无多子。
当时言下谁领会,只认泉石为对履。
至今遗迹记东坡,遂使此山同畏垒。
拟议固已输一筹,跻攀锐欲穷寸晷。
真境不乐有无间,更使高人为标指。
先生醉归方熟睡,冻蝇一任钻故纸。
长城大雄古刹里,一庭老蘖质已死。
依约仅见左纽纹,垂柯布叶乃如此。
相传云是陈朝桧,欲论往事皆死鬼。
冰悬雪跨黄尘尽,何烦皂荚相料理。
只应孤根铁石坚,不怕如壶之赤蚁。
四旁那复有生意,生意却从中心起。
陈氏机浅根枝弱,虽有子孙何足倚。
峥嵘霸业随手坏,五传不堪重屈指。
君语居然多硬语,千载兴亡杂悲喜。
隋唐而来尤可感,区区未数钱与李。
斯人宗工国司命,容斋有容静斋静。
海涵岳峙俱伟人,心同道同不同姓。
向来先后持玉节,共仰福星在吴分。
一公归领集仙班,一公继登六鳌禁。
大名本是宰相职,高搴书帷地步峻。
导密亦是翰林长,快埽槐厅消息紧。
天教两翁转鸿钧,赤子到头合苏醒。
东南秀士颇不乏,当年著意极搜引。
而今造化况在手,想见姓名犹见省。
石生已起有温生,我爱莫助德怲怲。
苦为百草忧春雨,坐待风霜发苕颖。
试问吴儿歌小海,何如广平赋梅花。
一片石心元不死,平生不落徐庾家。
赵子陈陈有胸府,云根半夜生槎芽。
有时盘空吐硬语,更觉世上浮且夸。
谁能为爇青藜杖,苔莓荒尽天禄与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