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长安秋雨夜赋

曲巷低窗云色暮。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

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

悔别翻将书信误。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

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鉴赏

这首《蝶恋花·长安秋雨夜赋》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长安城中的一幅凄美画面。

“曲巷低窗云色暮”,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条曲折幽深的小巷,黄昏时分,低矮的窗户映衬着淡淡的云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天气,菊花节即将来临,却伴随着连绵不断的秋雨,增添了几分哀愁与萧瑟。

“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诗人回忆起江南的杨柳渡口,那里曾有一盏孤灯,陪伴着旅人度过漫长的夜晚。这一句通过对比江南的温馨与长安的孤寂,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

“悔别翻将书信误”,在离别之后,诗人后悔当初的疏忽大意,未能及时传递书信,这不仅加深了离别的痛苦,也增加了思念的重量。接下来,“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大雁南飞,落在遥远的天空,诗人内心的愁绪难以言表,只能寄托于远方的飞鸟。

最后,“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在这样一个秋雨之夜,长安城中千万户人家,或许都有各自的故事与思念。诗人在这里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表达了对普遍人性中孤独与思念的深刻理解。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秋雨之夜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感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01)

厉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雄飞,、南湖花隐等,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 字:太鸿
  • 号:樊榭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692-1752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

记来时、傍柳维舟,归人一寸心折。

岁晚高鸿,天寒脩竹,欲下山阴雪。砚香凝,酒鳞热。

语短情长不成别。凄咽。悔秋灯种了,星星僧发。

野桥路滑。听江声、送客愁如结。

又空林门掩,疏帘梦阻,低共梅花说。

杜陵荒,浩歌发。犹有诗传布衾铁。天末。

几时同看,芜城明月。

形式: 词牌: 定风波慢

疏影.菊影和祓江

幽姿欲舞。见棱棱几叶,空际微吐。

半枕游仙,飞作轻云,不怕满城风雨。

琉璃屏上秋多少,也澹到、痕无描处。

记昨宵、洒背新霜,翠袖灯剪窗户。

尚有篱根浅醉,攲斜簪帽底,曾费回顾。

笑问尊前,人瘦如花,花瘦可怜如许。

东西活脱残枝畔,合赚得、閒情词赋。

待醒来、重觅横陈,低捲小帘寒曙。

形式: 词牌: 疏影

解语花.春日见闺人挝鼓

帘遮昼影,钗剪春痕,香度深深院。玉嬉莺婉。

无愁处、小坐钉花床畔。飞空碎远。

看一朵、翠翘难颤。惊梦回、声落高唐,白雨随酥腕。

长记柑筵饮散。遇红兰潮靥,青柳垂眼。唾霏休溅。

飘鸾袖、应是细敲肠断。微音弄钏。

料无此、渔阳娇怨。生晚寒、灯晕妆楼,攲被池人倦。

形式: 词牌: 解语花

琵琶仙.乙巳早春过吴门作

帆色新年,又轻约、水枕春寒同载。

堤上沽酒,人家湘梅已先卖。

斜照傍、红楼未启,惜犹护、一层芳霭。

趁燕裙归,调鹦槛远,尘梦都改。

悄弹指、閒立平沙,更吹绿吴波缓衣带。

堪笑天涯踪迹,有垂杨相待。

人意与、东风是客,洗软香、雨际烟外。

且听钟度枫桥,旧情如在。

形式: 词牌: 琵琶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