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子和

二年紫塞头,日日思都梁。

归来向清淮,白鱼初饱霜。

走马脱辔头,搴旗向沙场。

不如把蟹螯,攲帽呼酒觞。

要听阿燕歌,颓然倚胡床。

姮娥一笑粲,韵此九月凉。

缅怀去从军,只影天一方。

谁令投老梦,犹咤登太行。

采采东篱花,其香何扬扬。

昭华唤惊鸾,玉支况在傍。

自惭老不解,著句说小妆。

独知折齿屐,尚可追二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两年在边塞的起点,天天思念都梁城。
回到清淮河边,白鱼正肥,霜满河床。
策马疾驰,解开缰绳,挥旗直指战场。
还是那螃蟹美味,戴着帽子举杯畅饮。
想听燕子的歌声,慵懒地倚靠在胡床上。
嫦娥的笑容如花,为这九月的凉意增添韵味。
怀念过去从军的日子,身影孤独在远方。
为何我老了还做这样的梦,仿佛还在攀登太行山。
采摘东篱下的菊花,香气四溢。
用美玉制成的乐器唤起凤凰,身旁还有珍贵的玉支。
自感衰老,无法再写出描绘少女的诗句。
只有那折齿屐,还能让我追忆两位才子王。

注释

紫塞:边塞。
都梁:地名,可能指都梁县。
清淮:清澈的淮河。
霜:指秋霜。
走马:策马疾驰。
搴旗:拔起旗帜。
蟹螯:螃蟹的大钳子。
攲帽:歪戴帽子。
阿燕:燕子。
胡床:古代一种坐具。
姮娥:嫦娥。
昭华:美玉制成的乐器。
惊鸾:被唤醒的凤凰。
著句:写诗。
小妆:少女的妆容。
折齿屐:古代一种有齿的木屐。
二王:指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创作的《赠王子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怀念边塞将士、思念故土以及对英雄时代的追忆之情。

诗中“二年紫塞头,日日思都梁”两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情感基调。紫塞指代边塞,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长时间以来对于边疆将士的思念之情,都梁则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者代表故土的泛称。

“归来向清淮,白鱼初饱霜”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归来的场景。清淮指的是淮河流域,这里的归来显然带有一种寂寞之感,而白鱼初饱霜,则是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寒冷季节的氛围。

“走马脱辔头,搴旗向沙场”两句,用动作和景象来表现一种战争或军事训练的紧张气氛。走马脱辔头可能是指战马在奔跑中失去缰绳,而搴旗则是拿起旗帜,向沙场进发,这里显示了一种对英雄征战生活的怀念。

“不如把蟹螯,攲帽呼酒觞”这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的不同感受。把蟹螯可能指的是捕捉田鼠之类的动物,攲帽则是戴上草制的帽子,呼酒觞则是饮酒欢乐的场景,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

“要听阿燕歌,颓然倚胡床”两句,则转入了一个温馨的室内场景。阿燕可能是一个女子的名字,而颓然倚胡床则是倾听她唱歌时的情形,这里的氛围显得柔和而宁静。

“姮娥一笑粲,韵此九月凉”两句,则用了神话中的美女姮娥来比喻。姮娥的一笑如同秋天的清凉,这里则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缅怀去从军,只影天一方”这两句,则又回到了对边塞将士的缅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从军经历的难以忘怀,而现在只能通过影子来回忆那段时光,天一方则可能是指广阔无垠的天空,这里表现了一种英雄时代的孤独感。

“谁令投老梦,犹咤登太行”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投老梦可能是指年老时仍然沉浸在往昔美好的梦境中,而犹咤登太行则是抱怨于现实中的不如意。

“采采东篱花,其香何扬扬”这两句,用了摘取花朵的动作来表现一种对生活简单乐趣的追求。东篱花可能特指某种花卉,而其香何扬扬,则是对这种花朵散发出来的香气的赞美,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

“昭华唤惊鸾,玉支况在傍”两句,用了比较奇特的意象来表现一种超脱现实世界的情感。昭华可能是指某种光彩夺目的景象,而唤惊鸾则可能是比喻诗人自己被惊扰的心情,玉支则是一种精美的物品,这里的况在傍,则是对这种景象和心境的叙述。

“自惭老不解,著句说小妆”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才思减退的自责。小妆可能特指某种文艺创作,而诗人通过自责来反映了一种对于自己艺术创造力的担忧。

“独知折齿屐,尚可追二王”最后两句,则用了比较抽象的意象来表达一种对于过去英雄时代的追忆。独知折齿屐可能是指只有诗人自己知道某种难以言说的痛苦或感慨,而尚可追二王则是对古代的英雄人物,如周文王、周武王等的怀念,这里诗人通过这种表达,来强调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历史意识。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次深刻的情感流露。诗人通过多个层面展现了自己对于边塞将士的思念,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英雄时代的追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艺术创造力的自我反省。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赠夷白介然

顷游古新秦,打包过黄河。

跛跛登摧车,白发仍荷戈。

行人十七八,儿女载骆驼。

戍鼓已断肠,况乃有边歌。

归来见二老,坏衲夙昔磨。

举头僧伽塔,便如到补陀。

软语作许甘,耄矣所得多。

随堂一钵饭,扪腹端无他。

度淮太早生,船鼓将鸣鼍。

且置茶铛事,谁独相诋诃。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赠江贯道

即今海内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贯道。

孤峰叠巘真自奇,老树沧波亦复好。

扶杖时来问曲生,戏捉毛锥吾绝倒。

龙眠居士唤不应,世上从交韦偃少。

一生管城良有味,弹琴宁论老会至。

时调白羽臂乌号,杨叶曾穿有能事。

独怜老子跛跛归,故遣七弦声作雷。

老子从来知贺若,为我剩弹乌夜啼。

形式: 古风

赠江器博

先生行年今七十,植杖端如孤鹤立。

江天小雨作许奇,洲渚横斜雁行湿。

先生隶法老更精,未要中郎作典刑。

笔含钟鼎小篆意,启齿要须斯与冰。

先生宿昔爱弹琴,不爱越琴爱雷琴。

摩挲龟背蛇蚹纹,太和款识尤出伦。

先生真已弃百事,旧参尧典舜典字。

端有江湖著老儒,笑大耳儿长结眊。

学书初不论永和,书到石鼓才不磨。

不见吏部石鼓歌,往载安得数骆驼。

形式: 古风

赠泗州杨吉老

先生个中人,百骸一破甑。

端憎屐满门,姑现维摩病。

枕边黄帝书,大笑医多卢。

酬对虽种种,而我初如如。

要吃十方饭,不担丛林板。

久入无碍禅,遂具通身眼。

客来据胡床,唤婢传酒觞。

深藏世谛舌,浩歌看屋梁。

孔兄掉头去,宁复挽渠住。

未办作痴儿,户枢以铁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