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舟次

罗刹矶头落照阴,铁幢浦口夕波沈。

卸帆只忆吴淞岸,拥揖惊闻越客吟。

风雪衣单知岁晚,江湖酒病与年深。

浮云欲别休回首,千里苍梧是去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钱塘舟次》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钱塘江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罗刹矶头落照阴,铁幢浦口夕波沈”,以“罗刹矶”和“铁幢浦”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的画面。落日的余晖给江面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而远处的山石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阴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联通过色彩和光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颔联“卸帆只忆吴淞岸,拥揖惊闻越客吟”,转而写诗人的心境。他卸下了船帆,心中只怀念着吴淞岸边的家乡。然而,当他听到远方越地的客人吟唱时,内心不禁感到一阵惊异和触动。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暗示了他对旅途中的偶遇和人情世故的感慨。

颈联“风雪衣单知岁晚,江湖酒病与年深”,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诗人穿着单薄的衣服,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同时,长期漂泊在外,饮酒解愁,却也累积了深深的疾病。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经历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活艰辛的深切体会。

尾联“浮云欲别休回首,千里苍梧是去心”,以“浮云”象征短暂的相聚和离别,劝告自己不要回头留恋,因为前方还有更远的路程和目标等待着他。这里的“千里苍梧”既指具体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诗人心中追求的目标和理想。整首诗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余,更蕴含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综上所述,《钱塘舟次》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理想的独特感悟,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夜泊闻雁

独夜沙头泊,依人雁几行。

悤悤玉关至,随我度衡阳。

汝到衡阳落,关山我更长。

凄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舟发西安至东岩夜泊

清晨发西安,四野动鸡唱。

人烟起橘袖,村落隐相向。

川景明朝晖,宿雾自消荡。

万壑霜风乾,清江寂无涨。

一一过巉岩,入江更多状。

出没穷雕鈲,盘回互倔强。

舟行苦相持,帆势忽阻丧。

所喜泉石清,终日娱骋望。

短晷歘西驰,苍岩更孤傍。

隐隐远峰出,稍稍明月上。

遥指常山程,终宵一惆怅。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晓发

荒鸡鸣四野,游子已晨兴。

残雪消不尽,晓风寒更增。

连冈盘叠叠,细路出层层。

多恐吟躯重,疲驴瘦不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病愈作歌

淦江一夜大风雪,病热忽减身知寒。

晓闻饭香腹殷吼,生气自怪来无端。

同舟估客喜相贺,长年柁工心始宽。

我会大小数十病,虽脱鬼手生则残。

有如老将身经百馀战,遍体刻画皆疮瘢。

重经战处始长叹,孤军弱垒心茫然。

我思冥中亦岂厌狂客,几度得遣吟魂还。

或者天意忌作达,坎壈使识为人难。

否则山灵木怪夜深哭,畏我幽僻工雕剜。

明知无益聚为祟,汝曹再至真无颜。

我歌至此哑然笑,呼藤强立行蹒跚。

推蓬急欲看日影,风前独倚愁孤孱。

呜呼病而得愈且休叹,但恨失却半月船头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