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望月二首(其二)

皎洁三秋月,巍峨百丈楼。

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

帐卷芙蓉带,帘褰玳瑁钩。

倚窗情渺渺,凭槛思悠悠。

未得金波转,俄成玉箸流。

不堪三五夕,夫婿在边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登楼远眺、怀念远方所爱之人的诗。首句“皎洁三秋月”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明净如洗的秋夜月色,既描绘了景象,也为后文的情感氛围奠定基调。接着,“巍峨百丈楼”则是对高楼的形容,展示了诗人登临之处的壮丽。

“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自己与所思念者的隔阂之感。征客路即军事行动或外出旅途,而美人愁则指的是楼上那位佳人的忧虑和思念。

“帐卷芙蓉带,帘褰玳瑁钩。”这两句通过对窗帘装饰的细节描写,再次强调了室内美人的高雅与孤独。芙蓉带、玳瑁钩皆为珍贵之物,象征着美人之尊贵,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心中的美好期待。

“倚窗情渺渺,凭槛思悠悠。”此处,诗人以自身的情感体验,深切地表达了对远方所爱者的思念之深。倚窗、凭槛皆是静坐之状,而情和思的渺渺悠悠,则是心绪的无尽延伸。

“未得金波转,俄成玉箸流。”这两句通过水波与流水的比喻,表达了时间流逝和情感积淀。金波指的是清澈的水波,而玉箸则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这里以其质地之美比喻诗人心中的思念。

“不堪三五夕,夫婿在边州。”最后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对远方丈夫(或所爱者)的思念。三五夕即指短暂的日子,而夫婿在边州,则是强调了两人之间的地理距离与心理隔阂。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室内装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诗人借助月夜、楼台、帐钩等意象,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宇宙之大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思念之美。

收录诗词(6)

刘斌(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繁弦已停杂吹歇,胜儿调弄逻娑拨。

四弦拢撚三五声,唤起边风驻明月。

大声嘈嘈奔淈淈,浪蹙波翻倒溟渤。

小弦切切怨飔飔,鬼哭神悲秋窸窣。

倒腕斜挑挚流电,春雷直戛腾秋鹘。

汉妃徒得端正名,秦女虚誇有仙骨。

我闻天宝十年前,凉州未作西戎窟。

麻衣右衽皆汉民,不省胡尘暂蓬勃。

太平之末狂胡乱,犬豕崩腾恣唐突。

玄宗未到万里桥,东洛西京一时没。

汉土民皆没为虏,饮恨吞声空嗢咽。

时看汉月望汉天,怨气冲星成彗孛。

国门之西八九镇,高城深垒闭闲卒。

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

今朝闻奏凉州曲,使我心神暗超忽。

胜儿若向边塞弹,征人泪血应阑干。

形式: 古风

对雨愁闷寄钱大郎中

积雨细纷纷,饥寒命不分。

揽衣愁见肘,窥镜觅从文。

九陌成泥海,千山尽湿云。

龙钟驱款段,到处倍思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云南曲

百蛮乱南方,群盗如猬起。

骚然疲中原,征战从此始。

白门太和城,来往一万里。

去者无全生,十人九人死。

岱马卧阳山,燕兵哭泸水。

妻行求死夫,父行求死子。

苍天满愁云,白骨积空垒。

哀哀云南行,十万同已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出塞曲

将军在重围,音信绝不通。

羽书如流星,飞入甘泉宫。

倚是并州儿,少年心胆雄。

一朝随召募,百战争王公。

去年桑乾北,今年桑乾东。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汗马牧秋月,疲卒卧霜风。

仍闻左贤王,更将围云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