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淋铃.为汪仲虎题晓风填词图

骚人余韵。隔几朝暮,仙掌犹近。

浮名换了,何似浅斟低唱,小红轻趁。

绿岸垂杨,恍白石、碧山相衬。

问昔年、秀句珠联,陇客犹传井华喷。

念浮生、离合无凭准。指琼楼、旧有仙人引。

倾杯更调新曲,幽咽处、莫侵青鬓。

潭水千寻,笑语桃花,误了偕隐。

怎残月、向晓风吹,梦过巢痕稳。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雨淋铃”为词牌,表达了对汪仲虎所绘晓风填词图的感慨与联想。开篇“骚人余韵”,点出画中可能蕴含着文人墨客的遗风。接着,“隔几朝暮,仙掌犹近”暗示画面中的历史痕迹虽经时光流转,但仍能感受到其浓厚的艺术气息。“浮名换了,何似浅斟低唱”流露出对过去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画面中的词人形象相应。

“绿岸垂杨,恍白石、碧山相衬”描绘了画面中的景致,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昔年秀句珠联,陇客犹传井华喷”进一步强调了词作艺术价值的传承,以及词人创作的影响力。“念浮生、离合无凭准”则引入人生无常的主题,引发思考。

“指琼楼、旧有仙人引”借仙人之说,增添了神秘与超脱的色彩。随后,“倾杯更调新曲”描绘了词人饮酒赋诗的场景,而“幽咽处、莫侵青鬓”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惋惜。“潭水千寻,笑语桃花”描绘了一幅欢乐的场景,但“误了偕隐”又透露出一丝遗憾和无奈。

结尾“怎残月、向晓风吹,梦过巢痕稳”以月夜梦境收束,留下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怀念。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汪仲虎画作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的哲思。

收录诗词(135)

奭良(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

晚风凉,残月淡。惆怅玉人远。

弱柳长条,垂处画楼掩。

那时唤渡菱塘,行歌蓼岸,曾载取、巫山一段。

镜台畔。片玉横著,金荃分笺翠眉展。

牙拍轻擎,好句教郎占。

从来艳福难消,閒情易惹,却写作、曼吟行卷。

形式:

高阳台(其一)残雪,用叔夏韵

鸳瓦犹明,猊炉欲烬,野桥凄断渔船。

能几时留,尖风勒过残年。

飘尘掩尽晶莹质,傍墙阴、攒簇堪怜。却依然。

沟水流澌,禁树笼烟。

当初散漫天花舞,尽粉妆绮阁,玉甃银川。

淡月而今,垂光不到楼边。

遥山晴望时明灭,噤余寒、倚醉无眠。更开帘。

尚印飞鸿,莫冻啼鹃。

形式:

高阳台(其二)唐花,用中仙韵

矮树烘云,翘枝浥露,便宜六琯吹葭。

春意盈盈,重来不到田家。

油窗安向南荣好,浅薰炉、锦幔低遮。

衬银幡、帘影参差,烛影横斜。

龙泉古盎中庭静,有旁嵌白石,细碾圆沙。

竞说长春,拼成一段芳华。

繁英斗艳幽香浅,问东君、可遍天涯。

只连昌、无数雕栏,无数名花。

形式:

水调歌头(其一)

腕底有奇鬼,得句不能仙。

先生招我以酒,有酒便陶然。

颇笑终南老魅,忘了当年毷氉,多时在人閒。

急取兕觥酌,随入竹林眠。夜漏沈,天步迥,月钩连。

三尺安在,嘻嘻出出遍人寰。

长此摇头闭目,一任生吞活剥,孤负玉杯圆。

倩汝绿章奏,黄土试重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