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寻胜权舆自天姥,芒鞋踏遍春山雨。
要得山如磊落人,纷纷拳石何足数。
忽逢一柱插天寒,形貌最尊疑父祖。
群峰往往皆儿孙,环列膝前仍俯伛。
我忧穹昊欲撑柱,莫笑杞人心独苦。
伊谁有力能致之,大庇苍生使安堵。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的《天柱峰》,他以游历天姥山的旅程为背景,表达了对天柱峰的惊叹和感慨。首句“寻胜权舆自天姥”描绘了诗人兴致勃勃地探寻美景的情景,从天姥山出发,不畏风雨,踏遍春山。接下来的诗句“要得山如磊落人”运用比喻,将山峰比作磊落之人,赞美其雄伟壮观。
“纷纷拳石何足数”进一步强调了天柱峰的独特,众多的小石子无法与之相比。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天柱峰如同家族中的尊长,“忽逢一柱插天寒”,形象生动,令人感到其高峻挺拔。周围的群峰则像是他的子孙,环绕在膝前,形成了一幅壮观的自然画卷。
诗人担忧天柱峰支撑着天空,流露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苍生福祉的关心,“我忧穹昊欲撑柱,莫笑杞人心独苦”。他提出疑问,究竟是谁有力量稳定这样的巨柱,让百姓安居乐业。“伊谁有力能致之,大庇苍生使安堵”这两句,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柱峰的景象,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安宁的向往,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不详
秋阳晃朗秋江前,秋山崷崒飞鸟边。
待扶仙人九节杖,去采玉井千叶莲。
一丘一壑不在我,或用或舍其如天。
故人谪官卧空谷,谁与晤语情凄然。
长安公子意气豪,笑我憔悴居蓬蒿。
人生栖托一枝足,何用抟风九万高。
我今百事付流水,归卧北窗心独喜。
林表春禽自在啼,绝胜豢养金笼里。
谁能胸臆无尘垢,木雁未论才不才。
子陵事业亦何有,风月凄然一钓台。
伯淮卧彭城,绕屋生蓬茨。
天子呼不起,思见岩壑姿。
俾工图其形,衔命日夜驰。
落笔竟不得,韬面以疾辞。
豫章有孺子,同时隐江湄。
栖栖非我事,结庐对风漪。
时人亦罕识,阿堵谁写之。
我闻郭有道,曾遣轻骑追。
疑此言语生,即是茅画师。
忆昔同年友,吾乡有六人。
而今如梦寐,强半委埃尘。
云护霜天晚,梅含野径春。
回头赋诗处,清泪堕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