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龙眼(其一)》由明代诗人王象晋所作,通过对龙眼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种水果的独特见解与赞美。
首句“来从炎徼登雕俎”,以“炎徼”形容龙眼生长的炎热地带,形象地描绘了龙眼的产地环境,接着“登雕俎”则巧妙地将龙眼比作珍贵的祭品,突出了其在人们心中的珍稀地位。
“满架芳馨总莫逾”一句,直接赞美了龙眼的香气,称其为满架之物中最能散发芬芳者,表达了对龙眼独特香气的极度推崇。
“崖蜜纵甘终带酢,江瑶虽美未全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龙眼与崖蜜、江瑶进行比较,指出虽然这些物品各有千秋,但龙眼以其独特的甘甜与香气,超越了其他同类物品,强调了龙眼的独特魅力。
“骚人赋就芳名远,汉帝移来贝叶敷”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提升了龙眼的形象。这里提到“骚人”是指文学家,他们赋予了龙眼美好的名字,使其声名远播;同时,“汉帝移来贝叶敷”则暗示了龙眼的珍贵,如同古代帝王所喜爱的珍稀物品,被精心呵护。
最后,“较烈侧生应不忝,何缘唤作荔枝奴”两句,诗人通过比较龙眼与荔枝,指出龙眼虽与荔枝同属岭南佳果,但在品质上并不逊色,不应被轻视或视为荔枝的附属。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龙眼的公正评价和高度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龙眼的细致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龙眼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事物公正评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