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廉使所藏墨梅

飞雪送臈尽,孤根得春先。

如何一图里,见此双清妍。

冰资玉质神仙格,谁运天机描貌得。

冉冉寒香似可闻,疏疏冷蕊疑堪摘。

封柯积干冻未消,五出六出皆琼瑶。

傍开正吐总绝似,历岁经时浑不凋。

何用巡檐索花笑,横幅高悬恣瞻眺。

酷好原欣节操同,深藏颇惜临摹妙。

道傍人暍困尘埃,画就终非疗渴材。

别有真梅着佳实,明年调鼎待公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题石廉使所藏墨梅》描绘了一幅墨梅图的生动景象。首句“飞雪送腊尽,孤根得春先”以冬去春来的自然景象,烘托出墨梅坚韧的生命力和早春的生机。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墨梅的神韵,“冰资玉质神仙格,谁运天机描貌得”,形容其如冰雪般清雅,仿佛出自天工之手。

诗人进一步细致描绘梅花的香气和形态:“冉冉寒香似可闻,疏疏冷蕊疑堪摘”,让人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清香,看到稀疏的花蕊。接着,他赞赏墨梅即使在严寒中也能绽放,且“历岁经时浑不凋”,显示出其耐寒持久的特点。

诗人感慨于墨梅的节操与艺术价值:“何用巡檐索花笑,横幅高悬恣瞻眺”,表达了对墨梅的喜爱和对画家技艺的赞叹。然而,他同时也指出画作虽美,却无法替代实物的疗效,“道傍人暍困尘埃,画就终非疗渴材”。

最后,诗人以期待的姿态展望未来:“别有真梅着佳实,明年调鼎待公来”,寓意真正的梅花将在春天结出硕果,期待石廉使能在新的一年中欣赏到真实的梅花盛开。

整首诗通过墨梅的形象,既赞美了梅花的品质,也表达了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755)

李昌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祯,、一字维卿,以字行世,、、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字:昌祺
  • 号:侨庵
  • 籍贯:白衣山
  • 生卒年:1376~1452

相关古诗词

题会乩邓宗经先生颐老庄

灊郊亩亩皆稻田,大畦小疃相接连。

先生豫为休退计,剩买百亩荒城边。

仍将数亩搆书屋,扁以颐老争誇传。

罢官拂袖便居此,肮脏肯受虚名缠。

桃冠芒鞋紫竹杖,手版纳却轩车悬。

青衿问奇定载酒,白足结社非逃禅。

宁甘食力事耕耨,敢厌诲人抛简编。

乘闲偶出值野叟,稼穑话久因忘还。

向晚归家窗户暝,酒浆旋设灯初燃。

芹羹炊香杂薯芋,絮被卧暖兼缯绵。

方知随处有佳境,奚必镜水稽山妍。

亲朋凋零故乡远,兹地卜筑应前缘。

相期与君慎终始,恐是晚节稀能全。

叩门昏夜得富贵,吁嗟有若乞丐然。

但当益励固穷志,居易俟命从华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美人蹴圆图

暑退凉初生,秋容净如洗。

娉婷事蹋鞠,笑出深闺里。

蹋鞠风流堪适情,锦瑟瑶笙教暂停。

逡巡亸袖侧肩立,低昂进退都分明。

岂无落花泛流水,亦有白打分输赢。

龙儿摆尾原曾学,凤子摇头旧已精。

两娃娇并银盘面,傍观手弄鲛绡扇。

三娃正蹴小官场,汗湿酥胸浑未倦。

圆社从来非等閒,作家取巧凭双弯。

眼亲步活转移速,解数般般谁道难。

雕阑十二相缭绕,日下芙蓉犹未了。

发乱青丝宝髻偏,尘生罗袜金莲小。

秀色诚可悦,清时慎勿辜。

桂枝香满榴结子,繁华况在神仙都。

冰纨何用空描写,别有人间真画图。

形式: 古风

富溪八景富(其一)

溪八景,何瑰奇,王家住此知几时。

自从开辟巧排列,每一出门皆见之。

南山雨馀翠葱茜,黛髻烟鬟照人面。

万斛凝岚结昼阴,千寻悬瀑垂晴练。

西符耸拔如争雄,落日倒挂金盆红。

参差树影互摇动,倏忽暝色深遮笼。

澄潭浸月凉波莹,恍似姮娥对妆镜。

骊颔珠辉似可扪,鲛机杼响疑堪听。

层巅怪石屹不欹,上有云气长相依。

晨霞迎旭或为伴,晓雾飘空仍共飞。

三峰五岭多佳态,松颤狂飙乍澎湃。

旁礡氤氲毓俊才,鏦铮萧飒生灵籁。

文江暖泛绿半篙,潜通墨沼添波涛。

游鱼喜化金鳞鬣,浴鹭嫌缁雪羽毛。

闲居已喜专幽处,况乃周遭皆雅趣。

翰苑名公为著文,经筵大老能留句。

先庐亦在折桂乡,白头未得还耕桑。

题诗谩重季鹰感,鲈鲙秋风归兴长。

形式: 古风

富溪八景富(其二)题性灵空卷

灵师妙年慧且聪,秀眉绀顶冰雪容。

僰山滇水历几重,禀法京刹春又冬。

有大开士幻觉公,出世弘振临济宗。

千□楚楚皆象龙,钳锤恶辣加磨砻。

灵也上首才调丰,孤云野鹤少定踪。

游方翩然西复东,笠裁笋皮鞋织棕。

石头路滑莓苔封,三衣湿透秋露浓。

行住坐卧伊谁同,笑携明月邀清风。

宝坊到处多留踪,尊宿乍见惊罕逢。

不发言句藏机锋,蓦地一喝双耳聋。

恍若刮翳开昏矇,精进幢竖高崇崇。

声闻顿悟性地融,安稳自在超凡庸。

蒲团谩说禅定功,输尔根器僧中雄。

我惭白发成衰慵,颇似示疾维摩翁。

勤勤问讯劳过从,无座无饭文室空。

逡巡告别还旧峰,聊为说偈明深衷,天涯目送南飞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