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光非照境境非存,光境俱忘复是痕。
百鸟不来春已老,落华流水绕江村。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昌所作的《颂古四首》中的第三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光与境的关系,以及自然景象中蕴含的哲理。
首句“光非照境境非存”表达的是光并非仅仅照亮环境,环境的存在也不依赖于光的照射。这里暗示了光与境的相互独立,同时也揭示了万物相对性的一面,即没有固定的实体可以孤立存在。
次句“光境俱忘复是痕”进一步深化这一思想,当光和境都被忘记,不被感知时,它们留下的痕迹仍然存在,可能是指心灵的体验或感悟,超越了具体的物质世界。
后两句“百鸟不来春已老,落华流水绕江村”描绘了一幅春天消逝、万物凋零的画面,鸟儿不再飞来,落花随流水漂泊,环绕着江边的村庄。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寓含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光境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存在的本质和时间的无情,体现了禅宗崇尚的空灵境界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不详
未透祖师关,千难与万难。
既透祖师关,千难与万难。
未透时难即且置,既透了因甚么却难。
放下笊篱虽得价,动他杓柄大无端。
与我相似,共尔无缘。打翻药铫,倾出炉烟。
还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间是几年。
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若真达不疑之道,碍他铜盘不打老鼠。
所以抽身入,还从屋里来。
报教台凳稳,聊且劝三杯。
兄呼弟唤殷勤处,留得儿孙辨劫灰。
针头削铁,佛面刮金。无处若有,出手便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