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游秦复滞燕,不觉近衰年。
旅貌同柴毁,行衣对骨穿。
篱寒多啄雀,木落断浮烟。
楚夜闻鸣雁,犹疑在塞天。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冬季景象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凄凉之感。从“游秦复滞燕,不觉近衰年”可以看出诗人在旅途中,岁月匆匆,青春逐渐消逝而不自知。接着,“旅貌同柴毁,行衣对骨穿”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容颜因长期的旅行而显得疲惫不堪,衣着单薄,寒风透骨。
“篱寒多啄雀,木落断浮烟”则是景色上的描写,篱笆间的寒冷吸引了许多啄食的麻雀,而树叶纷纷飘落,带走了一缕缕的淡淡云烟。这些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冬日的萧瑟与宁静。
最后,“楚夜闻鸣雁,犹疑在塞天”表达了诗人在深夜听到雁叫声时,心中仍然存有对边疆战事的担忧和不确定感。整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对冬日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写,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与境遇。
不详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步步经戎虏,防兵不离身。
山多曾战处,路断野行人。
暴雨声同瀑,奔沙势异尘。
片时怀万虑,白发数茎新。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
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
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所尚雪霜姿,非关落帽期。
香飘风外别,影到月中疑。
发在林彫后,繁当露冷时。
人间稀有此,自古乃无诗。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
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
逼晓人移帐,当川树列风。
迢迢河外路,知直去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