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寺台阁好,上方风景清。
数来犹未厌,长别岂无情。
恋水多临坐,辞花剩绕行。
最怜新岸柳,手种未全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无限喜爱和对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诗中的“东寺台阁好,上方风景清”写出了开元寺上方的绝佳景致,这里的“上方”可能指的是某个高处,从这个角度观赏风景,视野开阔,景色宜人。
“数来犹未厌,长别岂无情”表明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之情,无论来多少次都不会感到厌倦,同时也透露出即将与这美景告别时内心的不舍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恋水多临坐,辞花剩绕行”则描写了诗人在此地徘徊流连之情,坐在水边,看着花朵,不忍心离开,每次都要深情地告别。这里的“恋水”和“辞花”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也反映出诗人的柔情与细腻。
最后,“最怜新岸柳,手种未全成”则具体写出了诗人对于刚植入土尚未完全成长的柳树特别的怜悯之情。这里的手种柳树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感情的一种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面对即将离去时的心情起伏。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枕上惊新岁,花前念旧欢。
是身老所逼,非意病相干。
风月情犹在,杯觞兴渐阑。
便休心未伏,更试一春看。
三载卧山城,闲知节物情。
莺多过春语,蝉不待秋鸣。
气嗽因寒发,风痰欲雨生。
病身无所用,唯解卜阴晴。
同病病夫怜病鹤,精神不损翅翎伤。
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
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
唯应一事宜为伴,我发君毛俱似霜。
水国多阴常懒出,老夫饶病爱闲眠。
三旬卧度莺花月,一半春销风雨天。
薄暮何人吹觱篥,新晴几处缚鞦韆。
綵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