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其一)

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馀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他的风采在三院中独树一帜,仁政声誉流传于六州。
他的名声高扬于宫廷深处,触动了紫禁城的云端。
他有治世的宏大见解,为国家制定长远的策略。
君王询问这位长者,能否留下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注释

风采:出众的风度和才能。
仪:仪表。
三院:古代官署名,指尚书、门下、中书三省。
循良:品行优良,遵循法度。
六州:泛指全国或广大地区。
誉:声誉。
青琐闼:古代宫门,代指宫廷。
紫云楼:宫殿名,象征皇权中心。
经世:治世,治理天下。
闳议:宏大的意见或计划。
閟:隐藏,深藏不露。
远猷:深远的谋略。
黄发:老年人的头发,代指年长者。
柱石:比喻支撑国家的重要人物。
可能:能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为致仕的龙图阁给事吴公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吴公的敬仰和对其政治才能的高度评价。首句“风采仪三院”,赞扬了吴公在朝廷中的仪表风范和高尚品德,显示他在多个重要机构中都表现出卓越的风采。次句“循良著六州”,进一步强调了他的仁政和良好声誉,不仅在地方上受到赞誉,连京城也为之震动。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两句,将吴公的名声提升到了朝廷中枢的层面,青琐闼是宫门,紫云楼是象征皇权的建筑,表明他的声望甚至影响到了高层决策。接下来,“经世馀闳议,兴邦閟远猷”描述了吴公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和治国之才,他的建议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最后两句“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以君王询问年迈的吴公是否愿意继续留任,表达了对他的器重和挽留之意,同时也暗示了吴公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国家的不可或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赞美吴公政绩卓著、德行出众且深受君王倚重的挽词,体现了韩元吉对故人的深深敬意和惋惜之情。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其二)

今代询黄发,临雍缺盛仪。

久从曾釜乐,俄重鲤庭悲。

德履嗟如在,功名误见期。

平生拄颐剑,聊挂墓门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其一)

磊落南州士,家声二百年。

失身几利吻,得路已华颠。

青琐元虚位,黄扉久伫贤。

九原宁可作,东望益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致政许侍郎挽词二首(其二)

蜀道烦司马,宣城屈谢公。

风行万里外,身老十年中。

厚德今畴继,深知昔误蒙。

佳城閟千载,鸡酒恨何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致政许侍郎挽词二首(其一)

海内循良政,高名实吏师。

铜符尝五换,玉节更三持。

慷慨平戎策,雍容圣德诗。

甘泉仅持橐,功不负明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