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星学叶冰壶

祝融掷火驱六龙,火轮吐焰烧长空。

彤云挂树凝翠歇,九根灼烂红炉中。

黑菟喘啸风不起,紫蛟嗔卧潜幽宫。

燕然山高倚绝壁,下有凌阴厚千尺。

阿谁琢雪开琼花,贮向玉壶寒照骨。

层冰底下浴蚕虫,口吐茧丝成五色。

冰姿入火热不焦,那识人间烁金石。

苍生病暍死道途,左拥右扇唤不苏。

愿化冰蚕作冰茧,上天下地成冰壶。

形式: 古风

翻译

祝融驾驭着六条神龙,火轮喷出炽热的火焰照亮天空。
彤云如树挂满天际,翠绿的颜色仿佛静止,九根大火柱在红炉中燃烧。
黑色的兔子气息急促,风却无法吹起;紫色蛟龙怒吼沉睡在深宫中。
燕然山高耸入云,依靠在险峻的峭壁上,山下阴凉深达千尺。
是谁在冰雪中雕琢出洁白的花朵,储存在玉壶中,寒冷的光芒照耀骨髓。
冰层之下,蚕虫在冰水中沐浴,吐出五彩斑斓的丝线。
冰蚕即使身处火热之中也不受损伤,怎会理解世间万物的熔化和坚韧。
苍龙因酷暑而病倒在路上,左右无人救助,呼唤也无人回应。
我愿化身为冰蚕,结成冰茧,无论天上地下,都成为寒冷的庇护所。

注释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六龙:象征火的力量或神话中的神兽。
彤云:红色的云彩。
九根灼烂:形容火势炽烈。
黑菟:传说中的动物,此处可能象征风暴。
紫蛟:紫色的蛟龙,可能象征神秘力量。
燕然山:古代边塞名山,此处象征高远之地。
烁金石:形容事物经受高温而不变质。
冰蚕:虚构的生物,能适应极寒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充满了神话色彩和幻想成分。开篇“祝融掷火驱六龙,火轮吐焰烧长空”两句,以激烈的笔触展现了天地间的一场奇异之战,祝融作为古代传说中的火神,驱逐着六龙,火焰冲天,构建了一幅宏大的画面。

接下来的“彤云挂树凝翠歇,九根灼烂红炉中”则描绘了火与自然界的融合,彤云如同火云一般悬挂于树间,而那九根红色的光芒,如同炽热的炉火,在这场幻想的图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诗人随后笔锋一转,“黑菟喘啸风不起,紫蛟嗔卧潜幽宫”展现了另一番情景,似乎是一种平和与宁静的氛围,但这平和之下却蕴含着力量,如同那潜藏在深宫中的紫蛟。

“燕然山高倚绝壁,下有凌阴厚千尺”一句,则描绘了一座巍峨而又神秘的山峰,其背后隐藏着浓重的阴霾和神秘的力量。

紧接着,“阿谁琢雪开琼花,贮向玉壶寒照骨”两句,以精美绝伦的笔触描绘了雪花与琼花的美丽,以及那玉壶中冰冷而又透明的水质,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在“层冰底下浴蚕虫,口吐茧丝成五色”这两句中,诗人展现了奇特的生命力和自然变幻,其中那蚕虫能够在冰冷之中存活,并且还能吐出五色的丝线,是对自然界多样性和生命力的赞美。

“冰姿入火热不焦,那识人间烁金石”则是一种神话般的描写,将冰与火的矛盾统一,表达了一种超越常理的艺术追求和哲思。

随后的“苍生病暍死道途,左拥右扇唤不苏”两句,则转向了现实世界中生命的脆弱与死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出对人类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愿化冰蚕作冰茧,上天下地成冰壶”则是诗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将那奇异的生命力和变幻的自然景象凝结为永恒之物,构建出一座跨越天地的冰晶宫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想象,以及对生命、死亡和超凡境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赠相士许松坡

天地委尔形,祸福唯所命。

夭颜寿盗蹠,穷宪富猗顿。

阴阳气不齐,所受各有分。

司造秘不言,谁能作天问。

君今挟相术,两目烱清镜。

开口说是非,窃弄司造柄。

富贵闻者喜,贫贱闻者愠。

分定不可移,喜愠两皆病。

朝暮芧四三,空使众狙竞。

安知鸠与鹏,小大各适性。

劝君且归休,吾方游神廷。

形式: 古风

赠秋蓬王相士

秋蓬秋蓬,我不愿爵三公,亦不愿禄万钟。

君谟骨相祇如此,休向蓬州问李翁。

迂叟病齿落半空,岂是天食蛙骨虫。

但愿壶中乞方匕,齿发复出还婴童。

漱石清溪歌九曲,饱饭黄精羹杞菊。

形式: 古风

赠唐乐天星翁

有客傲今世,去古见是人。

得姓遗唐谱,自号乐天民。

毋乃香山老,重来现后身。

问君何能解,满口谈天星。

术高价难酬,索诗抵千金。

我政坐诗穷,敢以穷累君。

君谓穷不忧,诗赋乐我贫。

不见石友死,锦帆不敛形。

不见邓侯饿,铜山化为尘。

命固受于天,谁能跃陶钧。

外物不可必,吾已反吾真。

君看世上儿,疾走方纭纭。

形式: 古风

赠徐教谕爱兰

朝采水中芹,莫采水中茆。

采采不盈掬,意不在寸草。

顾瞻尔子衿,忧思郁中抱。

濯江暴秋阳,岂不日杲杲。

杲杲虽丽天,寒荄易枯槁。

君来升文堂,钟鼓试击考。

轰霆起群蛰,沈淖赖雪澡。

以中养不中,宽慈以为宝。

惟皇均降衷,三代此直道。

迪教敦民彝,端拜谢师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