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亭

秦赭凿填石,不受鞭箠考。

零落楚江浒,相峙矗三岛。

穿松得细径,据一陵二小。

奔流浩浩来,五色烂华藻。

至宝地不惜,绝境天所造。

谁言两蛾黛,功夺京兆巧。

终朝对颦蹙,似为今古恼。

然犀矶沉沉,跨鲸月皎皎。

丝纶三千丈,蒙冲百万棹。

天风吹过梦,多忧只空老。

今者吾与子,所惬在幽讨。

供帐莫匆匆,槃觞从草草。

雅琴鼓一再,领此风日好。

临崖发清啸,倚树或颠倒。

礼存玉帛外,纵弛或一道。

兴极不知归,白鸥破晴昊。

形式: 古风

翻译

秦代的赭红色石头被用来填充,不惧鞭打拷问。
它们散落在楚江边,三座岛屿相对耸立。
穿过松林找到一条小路,占据了一座大山和两个小丘。
江水奔腾而来,色彩斑斓,如藻类般灿烂。
珍贵之地不吝惜,这是上天创造的绝美境地。
谁说那双如黛的眉毛,技艺超越了京兆的巧匠。
整日对着它皱眉,仿佛为古今的变迁而烦恼。
犀牛礁沉静深邃,月光下的鲸鱼跃动皎洁。
长长的丝线和绳索长达三千丈,百万艘船只穿梭其中。
天风吹过梦境,忧虑只会使人衰老。
今日你我在此幽深之处寻求满足。
不必匆忙布置,简朴的酒宴即可。
优雅的琴声响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站在悬崖边发出清啸,倚树时或有些醉态。
礼仪之外,我们放松自在,有时也遵循同道。
兴致高昂忘了归路,只有白鸥划破晴空

注释

赭:赤褐色。
鞭箠:鞭打、拷问。
楚江:古代泛指长江。
矗:直立、高耸。
蒙冲:古代战船名。
颠倒:形容醉态或行为失常。
玉帛:贵重的礼物,象征和平。

鉴赏

这首诗名为《蛾眉亭》,作者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白珽。从艺术风格和用词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哲理。

"秦赭凿填石,不受鞭箠考。" 这两句开篇即展现了宏伟壮观的意境,秦赭指的是长城,凿填石头表明了古人在自然力的抗衡下所做出的巨大工程,但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力度与天命之间的无奈。

"零落楚江浒,相峙矗三岛。" 这两句则转入对水景的描绘,楚江之畔,三岛耸立,给人以静谧之感,但也透露出一种孤独与遥远。

"穿松得细径,据一陵二小。奔流浩浩来,五色烂华藻。" 这几句中,诗人通过对山路、陵墓和奔腾河水的描写,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隐含着生命无常与历史沧桑之感。

"至宝地不惜,绝境天所造。谁言两蛾黛,功夺京兆巧。终朝对颦蹙,似为今古恼。" 这几句中,“至宝”指的是珍贵之物,而“绝境”则是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自己对于功业与天地造化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光无情、历史长河中的个人渺小感。

"然犀矶沉沉,跨鲸月皎皎。丝纶三千丈,蒙冲百万棹。天风吹过梦,多忧只空老。" 这几句中,“犀矶”、“跨鲸”描绘了山水之雄伟,"丝纶"则是对时间长河的比喻,而“天风吹过梦”则象征着生命如同一场梦幻。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面对自然、历史与个人命运时的无奈与忧虑。

"今者吾与子,所惬在幽讨。供帐莫匆匆,槃觞从草草。雅琴鼓一再,领此风日好。临崖发清啸,倚树或颠倒。礼存玉帛外,纵弛或一道。兴极不知归,白鸥破晴昊。" 这几句中,“吾与子”表明了诗人在此时此地的存在感,而“所惬在幽讨”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供帐”、“槃觞”等物件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超脱的氛围。"雅琴鼓一再"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兴极不知归”则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情感,构筑了一幅充满哲理与情怀的画卷。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透露了他对于生命、时间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8)

白珽(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是四明名儒舒少度的遗腹子,后为钱塘人白某收作嗣子。工诗赋,曾与当时名士结社,称“月泉吟社”。他的诗,题材多为描绘自然秀丽风光、农村田园生活,也有反映民生疾苦及时政的

  • 字:廷玉
  • 籍贯:元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48—1328

相关古诗词

题王大令保母帖

大令书法美少年,玉函金籥随飞烟。

累累一百又五字,岂意近出黄閍砖。

字奇文古两超绝,保母从兹倾众帖。

谁将瓦合嘲玉碎,一片孤衷本相接。

快剑横斫铁山摧,戏龙猛蹴银河攲。

方庭无月天地黑,仰视别有星离离。

浪言贞石志千载,不及永和洼砚在。

白石已仙千里死,千百人中几人爱。

兰亭信美如捕风,贵耳贱目人响从。

三日呕血饥搥胸,叶公画龙惧真龙。

形式: 古风

题斩蛟桥

桓桓周将军,英烈照千祀。

少年知自艾,成人不惜死。

射虎南山下,斫潜北桥底。

腾拿三日夜,洒血四十里。

激波为岳立,挥刃电亦驶。

想当批鳞初,见义不见水。

及其立人朝,矫矫中不倚。

文学既英发,武事复霆起。

歼儿善丑正,甘作忠义鬼。

至今有生气,耿耿耀青史。

苏公百世豪,气味有相似。

泊舟蛟川下,洗石题所以。

平生疾恶意,十有二言里。

丰碑刻祠宇,词翰晋二美。

二美固足珍,吾取不在是。

形式: 古风

题郑子真画四季诗意(其一)

红杏绿杨,永昼野服。柴门散仙,莫道无人。

知处东风,都在吟笺。

形式: 四言诗

题郑子真画四季诗意(其二)

莲叶吹香,澹澹扁舟。撑港斜斜,惊散一行。

白鹭西风,捲起梨花。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