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湖友

城中日日望南湖,乞得閒来访隐居。

渐有秋霖篱菊长,才无暑气渚莲疏。

壁间古画多贤像,案上尘编半佛书。

未见主人逢稚子,不通姓字独踟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城里天天盼望着南湖,我抽空来拜访你的隐居处。
随着秋天的雨水增多,篱笆边的菊花开始茂盛,夏日的炎热已不再,湖中的莲花稀疏起来。
墙壁上挂着许多古代贤人的画像,书桌上堆满了佛经和书籍。
未曾见到主人,只遇见了小孩子,他们不知道我的姓名,我独自徘徊着。

注释

城中:城市之中。
南湖:南方的湖泊。
乞得:好不容易得到机会。
秋霖:秋天的连绵雨。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
暑气:夏季的炎热。
渚莲:湖中的莲花。
壁间:墙壁上。
古画:古代的画像。
贤像:贤人画像。
案上:书桌上。
尘编:积满灰尘的书籍。
佛书:佛经。
主人:主人家。
稚子:小孩。
姓字:姓名。
踟躇:犹豫不决,徘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的《访湖友》,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对宁静湖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探访过程。首句“城中日日望南湖”表达了诗人对湖友生活环境的渴望和期待,每日在城中遥望湖景。次句“乞得閒来访隐居”则写出诗人终于抽空前来拜访的欣喜。

接下来两句“渐有秋霖篱菊长,才无暑气渚莲疏”,通过描绘秋雨滋润下的篱笆菊花生长繁茂,以及湖中的莲花因为暑气消退而稀疏,展现了湖边清幽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友人隐居生活的闲适。

“壁间古画多贤像,案上尘编半佛书”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家中的书香氛围,墙上挂着古代贤人的画像,案头散落着佛经和书籍,显示出友人高雅的志趣。

最后两句“未见主人逢稚子,不通姓字独踟躇”,诗人还未见到友人,却先遇见了友人的孩子,由于孩子们尚不知其父姓名,诗人只能独自徘徊,流露出对未知友人的好奇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访友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友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收录诗词(180)

徐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文渊。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

  • 号:灵渊
  • 籍贯: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
  • 生卒年:1162~1214

相关古诗词

初夏

一雨临初夏,惊雷昨夜新。

地晴烟冉冉,堤涨渌鳞鳞。

兰麝销衣润,珊瑚净几尘。

墙阴旧无竹,笋过谢东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别赵汝鬯黄中

古道难为友,相期一见中。

但令心事合,不在语言同。

秋早湘烟白,舟移岸蓼红。

别怀如迥野,长与水云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寿权漕大卿(其二)

接物温温笑满眉,步趋登降亦委蛇。

非关饰貌邀人誉,祇是存心不自欺。

王导果能恢德业,谢公端可镇浇漓。

圣明天子崇恭俭,合向中朝正羽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怀素台

不识张颠面,画成钗股艰。

长存昔年宅,犹塑醉时颜。

笔与身同葬,池荒墨似斑。

才清人必重,潇岸野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