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太平宫一首

贝阙岧峣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

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

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

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高耸的贝阙难以攀登,远远地分出红节落入人间。
自开辟以来,历经数千载,选择这最佳之地供奉神灵于第一山。
适时的甘霖滋养着田野,清新的风气滋养着人们的容颜。
山前的老者并非仙人之躯,惆怅地望着那满是青苔的红色崖壁。

注释

贝阙:形容宫殿高大。
岧峣:高峻的样子。
绛节:红色的符节,象征权力或神祇。
人间:指凡间。
起元:开始之初,指宇宙或事物的起源。
立道:建立法则或信仰。
几千岁:极言时间长久。
择胜:选择最佳地点。
膏雨:甘霖,比喻恩泽或好雨。
丰绿野:使田野丰饶繁茂。
真风:自然界的清风,也指美德或正气。
养朱颜:滋养美好的容颜。
老叟:老者。
仙骨:仙人的体质,常用来形容超凡脱俗。
丹崖:红色的崖壁。
藓篆斑:长满青苔的石刻,古代常用以记录文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太平宫的壮丽景色和深远意境。"贝阙岧峣不可攀,遥分绛节下人间"两句写出了庐山雄伟险峻的特点,其中“贝阙”指的是像贝壳一样排列的山峰,“岧峣”形容山势之险峻,“绛节”则是古代用来标记边界的地方,意在表达庐山如同天然屏障,将人间与仙境隔开。

"起元立道几千岁,择胜栖神第一山"这两句强调了太平宫的历史悠久和选址之精妙,“起元”指的是创建的年代,“立道”则是指修建寺庙以传播道教,“择胜栖神”表明这里是选择最好的地方来安置神灵,称其为“第一山”。

"膏雨应时丰绿野,真风与世养朱颜"这两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和对人体质的滋润作用,“膏雨”意指适时降临、滋润万物的甘霖,而“真风”则是指这里的清新之气,与世间俗尘不同的神奇之风,能够使人的面色红润。

最后两句"山前老叟非仙骨,怅望丹崖藓篆斑"表达了诗人对庐山景色的深情与赞美。这里的“山前老叟”指的是生活在山前的长者或隐士,“非仙骨”意味着他们虽不具有仙骨,但心境超然,能够怡然自得地享受这片仙境般的地方,而“丹崖藓篆斑”则是对庐山奇特景观的描绘,如同用彩色笔触勾勒出的图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庐山太平宫这一仙境般所在的无限向往与赞赏之情。

收录诗词(205)

王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庐江道中二首(其二)

老大添身倦,飘零减性豪。

路尘知旱苦,山瘦觉秋高。

若有持衡分,惭无汗马劳。

九原如可作,公瑾笑吾曹。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庐江道中二首(其一)

处处云山异,时时气象同。

官程严有限,王事冗无穷。

晚色烘西日,霜威酿北风。

人生真梦幻,底用苦匆匆。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投吏部汪书一首

铨选仍多弊,今年得伟人。

衣冠归藻鉴,草芥倚阳春。

冢宰天官贵,山公启事新。

请收才杰士,预作凤池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投周益公三首(其三)

公相昔宜避,公闲今可从。

分无先睹凤,情有后凋松。

一瓣今拈出,三熏敢不恭。

谁书御李事,为我赞登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