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想庐山三首(其二)》。韦骧以山水诗见长,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向往与探寻过程中的复杂心情。
首句“访水寻山好已迂”,描绘了诗人为了追寻山水之美,不惜长途跋涉,甚至觉得有些劳顿。这里的“迂”字,既指路途遥远,也暗含了寻找美好事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曲折与艰辛。
次句“胜游难必果何如”,表达了对美好旅行结果的不确定感。诗人虽然渴望能够亲身体验庐山的壮丽景色,但又担心最终的体验是否能如愿以偿,流露出一种期待与忐忑交织的情绪。
后两句“二林咫尺还淹兴,空读匡庐易览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提到距离庐山不远的两处景点,却仍然感到兴致未尽,似乎在暗示即使到了庐山,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完全满足内心的期待。同时,“空读匡庐易览书”一句,运用了反讽的手法,将实际的游览与书本上的描述进行对比,强调了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以及探索未知世界时可能遭遇的失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向往与探索过程中的复杂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