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其二)

换骨有丹砂,阿谁传与。爱惜芳心不轻吐。

客来烂熳,解得此情良苦。有时三两点、胭脂雨。

旧说江南,红罗亭下,未必春光便如许。

认桃辨杏,最是渠家低处。问花曾怨不、娇无语。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侃的作品,名为《感皇恩(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皇恩的深切感激之情。

"换骨有丹砂,阿谁传与。爱惜芳心不轻吐。客来烂熳,解得此情良苦。" 这几句通过使用比喻的手法,将皇恩比作珍贵的丹砂,表达了诗人对于恩赐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深沉而不轻易倾诉的情怀。

"有时三两点、胭脂雨。旧说江南,红罗亭下,未必春光便如许。" 这几句描写了细腻的春雨,如同胭脂般绵密,渲染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卷,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赞美,而是通过对比表达了皇恩如同这春光一般,不可轻视。

"认桃辨杏,最是渠家低处。问花曾怨不、娇无语。" 最后几句则描写了诗人在春日里细心观察花果的场景,感慨于其中,对花草之美也产生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又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以及对皇恩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15)

张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进士宋严话别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

几度微言似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萦心田。

兴尽忽告去,挑灯夜如何。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

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

形式: 古风

方竹(其一)

笋从初箨已方坚,峻节凌霜更可怜。

为报世间邪佞者,如何不似竹枝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方竹(其二)

枝枝方直绿参参,林叶疏红始见心。

却恐当时恶圆佞,结根遥向楚云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发冷水铺

冷水东南去路赊,水边山掩见人家。

无端下马寻幽处,鸥鹭飞飞出荻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