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祭酒得宫观还乡

闽中男子多儒衣,龙骧虎视惟四夔。

门前蓬藋老风雨,籍籍声名天下驰。

尔来半作古人去,亦或霜鬓甘伏雌。

独随日月上星斗,即今先生侍丹墀。

先生胸次真武库,无所不有世莫窥。

早年剖符勤抚字,晚年赐环妙论思。

朝廷远览得治本,务先长育英豪姿。

凌云大厦岂一木,要在钜细皆其宜。

先生彬彬揭模楷,仰膺帝可端为师。

鸾飞凤举遍台阁,辟雍祭酒终不移。

下帷庄坐对沉燎,诸生自耻专浮词。

斯文与天共澄霁,肃驾圣域无多岐。

他时合抱挽梁栋,论功较德谁高卑。

先生胡不长风宪,豺狼在念略狐狸。

坐令饮恨深发喜,簪缨无复藏奸欺。

先生胡不同翰墨,形容尧仁晓天涯。

鲁官典诰从此复,大哉王言非寄私。

先生胡不秉枢极,以道揆事如蓍龟。

河防民役有定论,简拔贤俊去嫌疑。

吏员一一底乃绩,二虏拜手受指撝。

东西南北几万里,匹夫匹妇违寒饥。

人言太平亦无象,但见父老同儿嬉。

胡为五湖入清梦,忽焉幽兴落武夷。

千钧一发谁挽得,径约赤松歌紫芝。

长安车马竞回首,颇似巨源辞位时。

通德高门想如昨,溪风旦暮犹有期。

冷然杖屦远俗物,此心惟许江鸥知。

巍巍北辰拱天子,还淳直欲跻皇羲。

人才未登常侧席,鹤书每每空山茨。

金瓯况复旧名氏,只恐先生难自怡。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郑祭酒的官员,他在仕途上的辉煌成就与高尚品德。诗中赞扬了郑祭酒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以及他对国家治理、人才培养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郑祭酒归隐生活的向往与敬仰。

诗的开头描述了郑祭酒在官场上的显赫地位,以及他所展现出的非凡才能和影响力。接着,诗人通过“先生胸次真武库,无所不有世莫窥”这一句,赞美了郑祭酒博学多才、见识广博的品质。随后,诗中提到郑祭酒早年勤于政务,晚年则以妙论思辨著称,展现了他一生的不懈追求与卓越成就。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阐述了郑祭酒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远见卓识,强调了他对于国家根本问题的关注与解决。通过“凌云大厦岂一木,要在钜细皆其宜”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郑祭酒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全面性和细致性。同时,诗人也赞扬了郑祭酒在学术和道德上的典范作用,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郑祭酒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通过“胡为五湖入清梦,忽焉幽兴落武夷”这一问句,诗人表达了对郑祭酒能够摆脱尘世束缚,享受宁静生活的羡慕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郑祭酒的赞美与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其一)

秋风卷轻帷,似送东归帆。

亲心为恻恻,谷马驰两衔。

吴江渺清冷,吴山郁巉岩。

侍行不尔俱,官曹犹治凡。

形式: 古风 押[咸]韵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其二)

北去青山门,宰木行森森。

吾祖不可见,岁月成古今。

侍亲奠鸡酒,应慰久客心。

尔心故自慰,尔兄涕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其三)

尔生见天地,较我两岁迟。

儿童作壮夫,恍若旦暮期。

诗礼久服膺,飞鸣当及时。

慎勿醉乡去,志士良耻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其四)

姑苏一都会,井径分龙鳞。

风俗如郓城,臧否朝朝新。

况尔随侍子,动与嫌疑邻。

延笃傥可师,不如陪古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