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廉孝廉小万柳堂图同凤孙作

北人入中土,始自黄炎战。

营卫无常处,行国俗未变。

淳维王故地,不同不窋窜。

长城绝来往,哑哑南北雁。

耕牧风俗殊,壤地咫尺判。

李唐一代贤,代北殷士裸。

辽金干戈兴,岛索主奴怨。

真人铁木真,一怒九州奠。

畏吾廉孟子,秀出中州彦。

烟波万柳堂,裙屐新荷宴。

《诗》《书》泽最长,胡越形无间。

色目多贤才,耦俱散州县。

汴上石田集,淮南廷心传。

终怜右榜人,不敌怯薛健。

台阁无仁贤,天下遂畔乱。

沙顿亦名家,凄凉归旧院。

文正孔子戒,哲人有先见。

至今食旧德,士族江南冠。

孝廉尤绝特,翩翩富文翰。

薄宦住京师,故国乔木恋。

堂移柳尚存,憔悴草桥畔。

当年歌骤雨,今日车飞电。

绘图属我题,铺卷泪凝霰。

我朝起东方,出震日方旦。

同此神州民,昏姻柯叶遍。

小哉洪南安,强分满蒙汉。

阛阓生齿滋,农猎本业断。

计臣折扣余,一兵钱一串。

饮泣持还家,当差赎弓箭。

乞食不宿饱,敝衣那蔽骭。

壮夫犹可说,市门娇女叹。

奴才恣挥霍,一筵金大万。

从龙百战余,幽絷同此难。

异学既公言,邪会真隐患。

兴凯入彼界,铁轨松花岸。

北归与南渡,故事皆虚愿。

圣人方在御,草茅谁大谏。

起我黄帝胄,驱彼白种贱。

大破旗民界,谋生皆任便。

能使手足宽,转可头目捍。

易世不敢言,当时亦清晏。

武肃坟上松,百亩垂条干。

万柳补成阴,春城绿一片。

载酒诗人游,嘉树两家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盛昱的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交融的复杂景象。诗的开头追溯了北方民族进入中原的历史背景,提及了战争与迁徙。接着,诗人赞美了李唐时期贤明之士,以及辽金时期的动荡和蒙古铁木真的统一。廉孟子和文正孔子的形象被提及,强调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影响。

诗中提到的“万柳堂”是廉孝廉的居所,体现了江南士族的生活气息,而“裙屐新荷宴”则展现了文雅的聚会场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动荡,即使是贤才也难以施展抱负。诗人感慨于京城的凋零,对故乡的眷恋,以及社会的不公。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对满蒙汉界限的不满,以及经济剥削的严重性。诗人呼吁改变现状,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批评了权贵的奢侈和百姓的困苦。最后,诗人寄希望于未来的变革,以恢复和谐与繁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人物命运和风俗变化,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期待,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

盛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捉御史

车如鸡栖马如狗,绣衣使者蹒跚走。

车如流水马如龙,四姓小侯行斗风。

黄尘薄日长安路,玉勒珊鞭竞驰骛。

驺唱之仪不听前,纷纷旗校彯缨怒。

乱箠挝马马横触,进退仓皇真击毂。

旋抽左右又参差,我未断鞅君脱辐。

大珰喊怒坌来前,一僮一仆絷送官。

触忤纷侯罪当死,又向车中捉御史。

御史觥觥立殿中,南台况复称端公。

翁主犹须避赤棒,贵游孰敢干青骢。

千步清道九华盖,王公皆当顿轭待。

奈何翻欲截角来,凭藉张皇毋乃太。

圣明四海方照临,强宗乃尔相凌侵。

朝廷不惜赫赫法,御史偏有休休心。

挥鼠辈窜等闲耳,细事何须告天子。

旁观父老亦咨嗟,还是大臣知大体。

峨冠怒马犹龂龂,暂从亭长赦宪臣。

亭长叩头还告语,今朝姑纵御史去。

形式: 古风

九日与杏侪登塔冈

象教已无力,巍然塔尚存。

登高酬令节,落日满荒原。

未藉扶筇健,无妨坐石温。

江村老博士,相对澹忘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失题(其一)

欲遣天骄识汉官,词臣仗节亦登坛。

颇闻塞上收千落,已信军中有一韩。

从古河源归部下,同时人望惜朝端。

圣明恩德遐方被,莫便氐羌一例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失题(其二)

近日秋声不可闻,岐亭难制泪纷纷。

中朝谁决澶渊策,诸将仍屯灞上军。

一障何时能畀我,九边今日或须君。

玉河衰柳休攀折,留著长条绾夕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