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夺官分所甘,年来禄又绝。

天公尚怜人,岁赍禾与麦。

经冬雪屡下,根须连地脉。

庖厨望饼饵,瓮盎思曲糵。

一春百日旱,田作龟板拆。

老农泪欲堕,无麦真无食。

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

田中有人至,膏润已逾尺。

继来不违愿,饱食真可必。

民生亦何幸,天意每相恤。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同尔乐丰穰,异尔苦税役。

时闻吏号呼,手把县符赤。

岁赋行自办,横敛何时毕。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心甘情愿失去官职,近年来俸禄也断绝。
上天尚且怜悯世人,每年赐予我们稻谷和麦子。
经历整个冬天,雪频繁降落,根部深深扎根于大地。
厨房里的人期盼着饼饵,酒缸里思念着酿酒的原料。
整整一个春天干旱无雨,田地如同龟裂的甲板。
老农泪水几乎落下,没有麦子真的无以为食。
夏日即将来临,预示着风雨将至,带来雨水。
田间已有生机,滋养迅速增长,超过了尺长。
接下来的收成满足了期待,饱食有望成为现实。
人们何其幸运,天意常常体恤。
我已感到足够幸运,不再握锄头劳作。
与你们共享丰收之乐,而你们却因赋税劳苦。
时常听到官吏的叫喊,手中紧握红色的县令文书。
每年的赋税自己筹备,横征暴敛何时能止?

注释

夺官:失去官职。
天公:古人对自然的尊称。
赍:赐予。
膏润:滋润的土壤。
县符:古代地方官员的文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喜雨》,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对雨水的期盼。首句“夺官分所甘,年来禄又绝”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困顿,但对百姓疾苦的理解和同情。接着写到天公虽曾降下冬雪,但干旱使得田地贫瘠,农民生活艰难,甚至泪水涟涟,期盼着雨水的到来。

“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描绘了雨季的来临,田间瞬间生机勃勃,预示着丰收在望。诗人感慨“民生亦何幸,天意每相恤”,认为这是上天对百姓的怜悯。然而,他也揭示了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还需自备赋税,表达了对苛政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农民的视角,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关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喜雨

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

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

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

濛濛三日雨,入土如膏流。

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

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

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

一扫不能尽,馀孽未遽休。

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

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喜雪呈李公择

秋来旱已久,雪至亦不薄。

沉沉夜未眠,蔌蔌声初落。

霏微入疏户,眩晃先朱阁。

披衣视群动,照屋始惊愕。

晨起犯清寒,繁阴看溟漠。

乔林冻相倚,隙瓦乾犹烁。

孤村掩圭窦,深径没芒屩。

平野恣汗漫,四山增荦埆。

晚色漏斜阳,林光粲相错。

氛埃一清荡,疫疠解缠缚。

寒蔬养春芽,宿麦布冬脚。

官居亦何赖,岁事信所托。

逋逃幸一饱,剽盗止群恶。

无事乐自多,有酒庶可酌。

我行今不久,公到时方昨。

丰穰识天意,暇豫可前约。

斋厨虽无馀,宾客甚易诺。

行须酒壶倒,莫待阴云剥。

形式: 古风

寒食游南湖三首(其一)

春睡午方觉,隔墙闻乐声。

肩舆试扶病,画舫听徐行。

适性逢樽酒,开怀挹友生。

游人定相笑,白发近纵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寒食赠游压沙诸君

城南压沙古河淤,沙上种梨千万株。

隆冬十月我独往,风吹叶尽枝条疏。

老僧屈指数春候,却后百日花当苏。

微风细雨膏润足,枝头万万排明珠。

齐开竞发不知数,照曜冰雪明村墟。

此时官闲得游赏,长堤平稳宜骖驹。

寺门古木芽叶动,仓庚布谷相和呼。

及时行乐不可缓,岁长春短花须臾。

僧言我意两相值,欲往屡已脂吾车。

今朝寒食烟火断,薄云蔽日风沙除。

此花久已待我至,况有朋友相携扶。

来邀反覆不能往,岂独负君花已辜。

诸君高迈足才思,佐酒况得万玉奴。

坐中未醉慎无起,倒戴当使山公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