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庄

陈氏园林千户封。晴楼水阁围春风。

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

浮云南去繁华歇,回首梁园亦灰灭。

渊明乱后独归来,欲传龙山想愁绝。

今我独行寻故基,前日家僮白发垂。

相看不用吞声哭,试赋宗周黍离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忆。首句“陈氏园林千户封”以陈氏庄园的宏大规模开篇,暗示其曾是显赫一时的所在。接着“晴楼水阁围春风”描绘出庄园内春意盎然、风光旖旎的景象,与上句形成对比,引出历史的变迁。

“翠华当年此驻跸,太平天子长杨宫”两句,通过“翠华”这一皇家标志,以及“驻跸”、“长杨宫”等词汇,勾勒出昔日帝王巡游的盛况,强调了陈氏庄园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辉煌时期。

“浮云南去繁华歇,回首梁园亦灰灭”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这里将陈氏庄园与另一个著名的历史遗迹“梁园”并提,进一步强化了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主题。

“渊明乱后独归来,欲传龙山想愁绝”引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故事,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孤独与深沉思绪,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今我独行寻故基,前日家僮白发垂。相看不用吞声哭,试赋宗周黍离离。”诗人独自探访旧址,与曾经的家僮相对,虽然心中满是感慨,却并未失态,而是选择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哀思,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情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与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采石图

何年凿江倚青壁,乞与中原作南北。

天公老眼如看画,万里才堪论咫尺。

蛾眉亭中愁欲滴,曾见江南几亡国。

百年回首又戈船,可怜辛苦矶头石。

江头老父说当年,夜卷长风晓无迹。

古人衮衮去不返,江水悠悠来无极。

只今莫道昔人非,未必山川似旧时。

龙蟠虎踞有时歇,月白风清无尽期。

古人看画论兵机,我今看画诗自奇。

平生曾有金陵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形式: 古风

金太子允恭唐人马

道人神骏心所怜,天人龙种画亦然。

房星流光忽当眼,径欲揽辔秋风前。

汉家金粟几苍烟,江都笔势犹翩翩。

东丹猎骑自豪贵,风气惜有辽东偏。

天人秀发长白山,画图省识开元年。

金源马坊全盛日,四十万匹如秦川。

天教劫火留此幅,玉花浮动青连钱。

英灵无汗石马复,悲鸣真似泣金仙。

只今回首望甘泉,汾水繁华雁影边。

奇探竟随辙迹尽,兀坐宛在骅骝先。

人间若有穆天子,我诗当作祈招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宋理宗书宫扇

天津月明啼杜鹃,梁园春色凝寒烟。

伤心莫说靖康前,吴山又到繁华年。

繁华几时春已换,千秋万古合欢扇。

铜雀香销见墨痕,秋去秋来几思怨。

一声白雁更西风,冠盖散为烟雾空。

百钱袜锦天留在,祸胎要鉴骊山宫。

当时梦里金银阙,百子楼前无六月。

琼枝秀发后庭春,珠帘晴卷天门雪。

棹歌一曲白云秋,不觉金人泪暗流。

乾坤几度青城月,扇影无情也解愁。

五云回首燕山北,燕山雪花大如席。

雪花漫漫冰峨峨,大风起兮奈尔何!

形式: 古风

续十二辰诗

饥鸢嚇鼠惊不起,牛背高眠有如此。

江山虎踞千里来,才办荆州兔穴尔。

鱼龙入海浩无涯,幻境等是杯中蛇。

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

何必高门沐猴舞,豚阱鸡栖皆乐土。

柴门狗吠报邻翁,约买神猪谢春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