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康王故第苑时所见之景,以及对往昔繁华与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入梁逢故苑,度薛见馀宫”,以“故苑”、“馀宫”点明地点,暗示此处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只剩下遗迹。接着“尚识招贤阁,犹怀爱士风”,通过“招贤阁”和“爱士风”表达了对过往人才聚集、礼贤下士风气的怀念。
“灵光一超远,衡馆亦蒙笼”两句,运用象征手法,以“灵光”、“衡馆”之变化,暗喻世事沧桑,昔日的辉煌已成遥远的记忆。“洞门馀旧色,甘棠留故丛”则通过“洞门”、“甘棠”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故地的荒凉与变迁。
“送禽悲不去,过客慕难穷”两句,借鸟儿的哀鸣和过客的思绪,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不舍与怀念。“池竹徒如在,林堂暧已空”则以“池竹”、“林堂”的对比,突出了环境的今非昔比。
“远桥隔树出,迥涧隐岸通”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观,通过“远桥”、“迥涧”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行进中的景色变换。“芳流小山桂,尘起大王风”则以“芳流”、“小山桂”、“大王风”等意象,寓言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更迭。
最后,“具物咸如此,是地感余衷”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深深怀念。“空想陵前剑,徒悲垄上童”以“陵前剑”、“垄上童”的形象,寄托了对英雄人物的追思与对逝去童年的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康王故第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兴衰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