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送新城交代李达善

红药香残,绿筠粉嫩。春归何处寻春信。

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

别酒无情,啼妆有恨。山城向晚斜阳褪。

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浙的作品,名为《踏莎行·送新城交代李达善》。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颇具唐宋转折时期的诗歌特点,它既有唐诗的豪放之气,又蕴含着宋诗的情感细腻。

开篇“红药香残,绿筠粉嫩”两句,以花草的生长变化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其中,“红药香残”指的是红色的牡丹已经凋谢,而“绿筠粉嫩”则形容着竹子的细腻和新鲜,这些都是对春意的捕捉,通过具体物象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紧接着,“春归何处寻春信”一句,是在表达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一种怅惘和寻觅。这里的“春信”意指着春天留下的信息或是春天本身,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更蕴含了诗人内心对于时光流转的感慨。

接下来的“绣鞍初上马蹄轻,举头便觉长安近”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即将启程的心境。“绣鞍初上”意味着穿上了精致的马鞍,“马蹄轻”则表现了出发时的轻快与自如,而“举头便觉长安近”则通过诗人的举手观望,感受到目的地长安似乎已经不远。

在“别酒无情,啼妆有恨”两句中,“别酒”指的是离别之际饮下的酒,这里的“无情”意味着这别酒带给人一种淡漠和无常。而“啼妆有恨”则是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轻抚(啼妆)来表达内心的不舍与哀愁。

“山城向晚斜阳褪”一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山城边那逐渐西沉的太阳,这里的“斜阳褪”形容着日光的倾斜和淡薄,是对景物变化的一种细腻捕捉。

最后,“清江极目带寒烟,锦鳞去后凭谁问”两句,则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清江”和“寒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淡远的情景,而“锦鳞去后凭谁问”则是在探询在那离去的人物之后,究竟应该向谁倾诉自己的情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离别之情的深切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人世间离合悲欢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5)

李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疏山

忙中安得此身閒,杖策西风自往还。

今日已偿云水债,篮舆带雨下疏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寄同参严康朝偈

门有孙膑铺,家存甘贽妻。

夜眠还早起,谁悟复谁迷。

形式: 偈颂 押[齐]韵

赠鬻胭脂者偈

不涂红粉自风流,往往禅徒到此休。

透过古今圈后,却来这里吃拳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东西船行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撑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