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堠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形式: 古风

翻译

路边堆叠着许多小土堆,成双成对又独立存在。
它们迎接我离开秦地关隘,又伴我进入楚国湖泊。
重重高山阻隔视线,迢迢远水划分边界。
我们的君主勤于政务,如同日月般光辉照人。
我虽愚钝但有幸得到怜悯,我的罪过或许能被宽恕。
何时能结束这迎送,沿着清晰的道路回归家乡。

注释

堠:古代道路旁用于传递信息的小土堆。
一双复一只:形容小土堆成对出现又单独存在。
秦关:秦朝的边关。
楚泽:楚国的湖泊或沼泽。
遮:遮挡。
隔:隔绝。
勤听治:勤勉处理政务。
敌:匹敌,这里指与日月相比。
哀:哀怜。
庶:或许,可能。
历历:清晰可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开篇"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通过对行道旁土堆和野兽足迹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在诗人离开时相送,更在他前往新地时给予陪伴。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则形象地描绘了两地之间的自然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灵距离。紧接着"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可能是在赞扬君主英明,或许是诗人对理想境界的一种向往。

而最后"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和不平,但仍然保持着一份自我安慰。"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则是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和期待,以及对那时重逢之路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际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情怀与胸襟。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辞唱歌

抑逼教唱歌,不解看艳词。

坐中把酒人,岂有欢乐姿。

幸有伶者妇,腰身如柳枝。

但令送君酒,如醉如憨痴。

声自肉中出,使人能逶随。

复遣悭吝者,赠金不皱眉。

岂有长直夫,喉中声雌雌。

君心岂无耻,君岂是女儿。

君教发直言,大声无休时。

君教哭古恨,不肯复吞悲。

乍可阻君意,艳歌难可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长安雨洗新秋出,极目寒镜开尘函。

终南晓望蹋龙尾,倚天更觉青巉巉。

自知短浅无所补,从事久此穿朝衫。

归来得便即游览,暂似壮马脱重衔。

曲江荷花盖十里,江湖生目思莫缄。

乐游下瞩无远近,绿槐萍合不可芟。

白首寓居谁借问,平地寸步扃云岩。

云夫吾兄有狂气,嗜好与俗殊酸咸。

日来省我不肯去,论诗说赋相諵諵。

望秋一章已惊绝,犹言低抑避谤谗。

若使乘酣骋雄怪,造化何以当镌劖。

嗟我小生值强伴,怯胆变勇神明鉴。

驰坑跨谷终未悔,为利而止真贪馋。

高揖群公谢名誉,远追甫白感至諴。

楼头完月不共宿,其奈就缺行攕攕。

形式: 古风

酬别留后侍郎

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

归去雪销溱洧动,西来旌旆拂晴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

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

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

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

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

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

相公谓御史,劳子去自巡。

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

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

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我来亦已幸,事贤友其仁。

持竿洛水侧,孤坐屡穷辰。

多才自劳苦,无用祗因循。

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