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洞书院

不到兹山又十秋,欲题名字记重游。

转头前日梦相似,拭目诸公墨尚留。

俗里尘埃随酒却,淡中生活为诗愁。

晚来得趣无人解,一鸟不鸣山更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还没到这座山已经十个秋天过去,想写下名字记录下再次来访。
回头看看昨日的梦境仿佛重现,擦亮眼睛发现各位墨迹依然留存。
世俗的尘埃随着美酒消散,平淡的生活却因诗歌而增添忧愁。
傍晚时分,感受到的乐趣无人能懂,只有一只鸟儿在山中鸣叫,使得山谷更加幽静。

注释

兹山:这座山。
名字:指代作者的名字或对山的称呼。
重游:再次游览。
前日梦:昨日的梦境。
拭目:擦亮眼睛。
墨尚留:墨迹仍然可见。
俗里尘埃:世俗的纷扰。
淡中生活:平淡的生活。
诗愁:因诗歌而生的愁绪。
晚来得趣:傍晚时分的乐趣。
无人解:无人理解。
鸟不鸣:没有鸟儿鸣叫。
山更幽:山谷更加幽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不到兹山又十秋,欲题名字记重游”表达了诗人对某一地点的深厚情怀和记忆,每当经过这个地方都会留下痕迹以记住这次的旅行。

“转头前日梦相似,拭目诸公墨尚留”则是说回首往昔所见与今日如出一辙,那些古人留下的墨香似乎依旧在空气中萦绕。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的相似性,表达了时间流逝而历史印记恒久不变的哲思。

“俗里尘埃随酒却,淡中生活为诗愁”一句,透露出诗人在世俗纷争中寻找心灵慰藉之所。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珍视以及这种生活给予他创作诗歌的灵感。

“晚来得趣无人解,一鸟不鸣山更幽”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晚年的沉淀中逐渐丰富,虽然这种深层次的乐趣难以被他人理解,但正是这种宁静无声的孤独给予了山更多的神秘和幽邃。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的高远情怀。

收录诗词(9)

王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椿桂堂

乡与子直游胶庠,是时子明居侍旁。

友于学问相激昂,声华日驰翰墨场。

仲氏一第如探囊,伯氏随即淩云翔。

已快雁塔书雁行,君家馀庆未易量。

二龙三凤同呈祥,一门竞爽如圭璋。

前后继踵名相望,夥为十佛经中光。

联翩不羡金华堂,会稽何独誇诸黄。

世言燕山窦十郎,一枝椿老五桂芳。

君今取此名其堂,荐绅荣之富篇章。

几与窦氏争颉颃,吾家亦颇推吾乡。

自从仲父闿天荒,五登科第于太常。

枝分派别各一房,敢与君家相比方。

夫人更喜寿且康,岁时罗列称寿觞。

綵衣青紫交焜煌,人生至乐见未尝。

源深允矣流必长,孙枝更接秋风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托名庾公何区区,天造地设非关渠。

形式: 押[鱼]韵

谢自然

颇怪韩夫子,犹疑谢自然。

至今成福地,自古有神仙。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西湖

翠巘嵯峨插斗牛,仙家风景自清幽。

从来此县传佳谶,就筑西湖占上流。

层塔可梯升后进,五峰有路达前修。

邦人接踵登科去,我亦京华共宦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