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芦菔鼠尾大,蔓菁兔耳长。
先生不忍摘,野客却同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对芦菔和蔓菁生长形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景象。"芦菔鼠尾大"与"蔓菁兔耳长"两句,不仅形象鲜明,而且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植物生长的蓬勃状。"先生不忍摘"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的爱护之心,表现了他对生命尊重的态度。
然而,紧接着的"野客却同尝"则引入了一种对比和冲突,表明尽管诗人本人有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但世间仍然存在不被这样的情感所触动的人或事,他们依旧会采摘这些生长旺盛的植物。这既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困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既美丽又不乏深意的田园图景,同时也触及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犹道山中浅,仍移水上居。
俗人又剥啄,棹入白芙蕖。
岸植木菡萏,池栽水拒霜。
那知一家种,同艳不同香。
极目斜阳树,乘风落月梁。
更和山与水,并作一秋光。
为惜丹砂尾,亲投碧草潭。
前头有香饵,千万不须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