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二首(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翻译

一个微笑就足以颠覆国家,何必等到荆棘丛生时才感到痛苦。
在那月光下,小怜玉人横陈,预示着北周军队已经攻入晋阳。

注释

一笑:一个微笑。
相倾:颠覆。
国:国家。
便:就。
亡:灭亡。
何劳:何必。
荆棘:困难或逆境。
始:开始。
堪:能够。
伤:痛苦。
小怜:女子名字,此处代指美人。
玉体:形容女子肌肤如玉。
横陈:横卧或展示。
夜:夜晚。
已报:已经预示。
周师:北周的军队。
入:进入。
晋阳:古代地名,今山西太原附近。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北齐二首(其一)》。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十分丰富,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悲凉的情绪。

“一笑相倾国便亡”:这句话极具象征意义,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政权更迭的历史现实;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无奈与哀叹。这里的“一笑”,既可能是统治者轻视国事、沉迷享乐的态度,亦或暗指宫廷内部争斗导致政权不稳的局面。“相倾”则形象地描绘出国家覆灭如同山崩地裂般不可挽回。

“何劳荆棱始堪伤”: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力感。荆棘,常喻指困难险阻或艰辛困苦。这里则是说,即使国家已经覆灭,还需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真正感到痛楚,这也许是在强调即便是亡国之痛,也不如实际遭遇的困境来得深刻。

“小怜玉体横陈夜”:这句话则更为个人情感所占据。诗人以“玉体”比喻美好而脆弱的事物,可能是指自己或心爱之人,表达了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与哀悼。“横陈夜”,意在暗示某种悲剧性的结局已经降临,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夜的沉静中,更添了一份凄凉。

“已报周师入晋阳”:这句诗则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隐喻。周师可能指的是古代将领,晋阳则是一处地名。在这里,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暗示了一场重大变革或战争已经发生,而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也许正面临着巨大的转折点。

总体来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也深刻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悲哀情怀。通过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种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融入诗句之中,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北齐二首(其二)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四皓庙

羽翼殊勋弃若遗,皇天有运我无时。

庙前便接山门路,不长青松长紫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四皓庙

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失猿

祝融南去万重云,清啸无因更一闻。

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肠断忆同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