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皓庙

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原本我是为了仰慕像赤松子那样的仙人,汉朝宫廷才认识了这位紫芝翁。
萧何只知道去追捕韩信这样的将领,怎能空有‘第一功’的虚名呢。

注释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
紫芝翁:比喻有高人风范的人物。
萧何:汉代名臣,曾月下追韩信。
韩信:汉初名将,被萧何发现并重用。
第一功:指萧何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重要功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四皓庙》。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鉴赏。

"本为留侯慕赤松,汉庭方识紫芝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张良(留侯)、东方朔(慕赤松)等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留侯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他以智慧和才华辅佐汉朝,功不可没。而“紫芝翁”则指的是东方朔,这位道家学者不仅精通道术,还著有《神仙传》,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他对那些隐逸高士和智慧谋士的仰慕之情。

"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在这段文字中,“萧何”指的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宰相之职辅佐刘邦,立下赫赫战功;而“韩信”则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后人称颂。诗人通过对比萧何和韩信两人的贡献,表达了对于历史评价标准的质疑,暗示了一种超越常规的历史观察视角。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体现了其独特的历史感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比这些历史人物,他试图探讨功绩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抒发了一种对于真实历史贡献的个人见解。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流露,更是他智慧光芒的体现。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失猿

祝融南去万重云,清啸无因更一闻。

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肠断忆同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旧将军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旧顿

东人望幸久咨嗟,四海于今是一家。

犹锁平时旧行殿,尽无宫户有宫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