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邓森广所作的《喜孙随卬归里兼得司马公书》。诗中描绘了诗人得知友人孙随卬归乡,并收到司马公的书信后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首句“苕霅春风断锦茵”,以春风中的苕霅(水名)比喻友人的归来,如同春风吹过,带来生机与希望,暗示友人归乡后的喜悦氛围。接着,“君从何处泣迷津”一句,通过反问表达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激动。
“三年不灭怀中字,九死初归海上人”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友人离别之久和归途之艰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其安全归来的深深祝福。
“白社倘能书甲子,沧江慎勿叹庚寅”两句,借古代文人聚居的“白社”和“沧江”等地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愿,希望友人在新的生活中能够记录下岁月的痕迹,同时提醒友人要珍惜时光,避免因时间流逝而产生遗憾。
最后,“传来一札真辛苦,未及开缄泪已频”两句,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书信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人长途跋涉、寄信不易的感慨,也有对即将打开信件、与友人重逢的期待与激动,泪水在未读之前就已经频繁落下,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归乡的喜悦、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清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