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
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
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
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再归秦川》,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再次回归秦川之路的感受。首句“阮路何方尽”,寓言般地表达了旅程无尽的意味,暗示归乡之路漫长而曲折。接着,“西归兴未劳”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兴致勃勃,尽管路途遥远,但内心并不感到疲惫。
“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两句,通过描绘秦川的地势特点,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河流穿越狭窄的地域,山色在进入秦川后显得更加峻峭雄浑。诗人以景寓情,流露出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眷恋。
“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秋日的余晖照亮了古老的壁垒,远处的孤村与黄昏的海浪相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借用典故,以丁令归乡的形象自比,形容故乡荒凉破败,杂草丛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秦川景色的描绘和自身的归乡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热爱和复杂的情感交织。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漳滨胜地皆牢落,晚岁重来恨莫收。
极浦寺藏云树老,故人门锁雨苔秋。
烟霄得路输时彦,泉石忘机阻旧游。
今日重思昔年事,放怀惟上夕阳楼。
一生长抱恨,终亦是贫居。
遗信留孤鹤,营坟卖古书。
竹斋无俗物,秋圃有寒蔬。
福善何言昧,悠然望太虚。
年加心地转如灰,书箧经旬亦懒开。
诗句偶吟皆感事,文章无用独伤才。
秋蝉残韵摇疏树,夕照寒光下古台。
闲绕岸莎看野水,暗流红叶不重回。
星纪周天运,微阳气候新。
郊原初度腊,梅柳暗惊春。
故国无书久,孤峰入梦频。
年加自多感,况复送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