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题竹韵小影

红衣紫筱,青屧绿芜,风光淡处闲立。

望里画楼高耸,初阳盥晴色。沉吟久,烟缕碧。

恁袅作、诗心无迹。映澄波、镜影盈盈,思静神适。

访道话前因,按辔霄衢,年少杏园客。

剩取慧根长在,今生自珍惜。簪花字,犀管笔。

更细写、宝文珠笈。蕙炉畔、天接华鬘,梦倚云白。

形式:

鉴赏

这首《应天长·题竹韵小影》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何振岱所作,描绘了一幅淡雅宁静的画面。开篇"红衣紫筱,青屧绿芜",以色彩丰富的意象,展现出竹林中女子身着红衣,脚踏青鞋,静静地站立,与翠竹和绿草相映成趣。接着,"望里画楼高耸,初阳盥晴色",通过远望的视角,描绘了晨曦中的楼阁与晴朗的天空,营造出清新明亮的氛围。

"沉吟久,烟缕碧",女子陷入深思,轻烟袅袅,增添了诗意。"映澄波、镜影盈盈,思静神适",她的心境如湖面倒影般清澈,内心平静而惬意。下片转向访道的场景,"访道话前因,按辔霄衢",暗示她可能在寻求精神上的领悟,驾驭马车行走在高远的大道上,身份似杏园学士般年轻且富有智慧。

"剩取慧根长在,今生自珍惜",表达了她珍视内在智慧的决心。"簪花字,犀管笔",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绘了她书写时的专注与优雅。最后,"更细写、宝文珠笈",再次强调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蕙炉畔、天接华鬘,梦倚云白",则以梦境收尾,寓意她的理想与追求如同白云般高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竹林中沉思、访道的形象,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5)

何振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举人,被江西布政使沈瑜庆聘为藩署文案。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

  • 号:心与
  • 籍贯:侯官县(今福建福州市区)
  • 生卒年:1867~1952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纪游

凉秋胜会,望瀛洲天迥。风送蓬山落鳌顶。

古松阴、一双仙鹤闲行,苔满径、四面都无人影。

海柔波滟滟,晴绿流香,何处经声飘佛磬。

一字几分禅,笑语亲承,当前意、漫分凡圣。

却认作、迦陵妙音稀,道滚滚红尘,阿谁消领。

形式:

琐窗寒.北地秋深,月光如雪,凭栏寄咏,聊抒夜思

擪笛吟边,停灯酒后,月高烟净。

疏林水色,衬出空青天影。

近二更、霜气棱棱,绝无过雁虚檐静。

尽心怜夜好,翠帘欲启,画栏难凭。微莹。思持赠。

念碧海秋深,素娥孤映。虫魂摇曳,怨傍衰梧金井。

遍人间、离思萧凉,梦游也怯郊原迥。

待暗香、暖动梅梢,倚斝亲瑶镜。

形式:

梦芙蓉.韬公招同八里台晓泛

扁舟陪谢傅。折荷盘裹饭,葛巾容与。

岸灯孤焰,明灭带渔户。采香红夥处。

凄凄残夜风露。

小枕兰舷,看低昂远嶂,青过小桥去。

几转芦湾蓼溆。晓色前头,雪点斜行鹭。

绿尽波宽,人隔凉烟语。柳丝贪瘦舞。

寸心谁识花苦。

漫怨横流,买水村结夏,应胜江南住。

形式:

如梦令.瓶中芍药正开,忽邮书至,封面写鹭江集美缄,意为竹韵所寄,启封则他氏书也

封面墨痕多是。寄处题名也是。

含笑映瓶枝,珍重凭灯亲启。非是。非是。

抛却镫旁休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