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沁园春·新月》由清代诗人范邃所作,描绘了秋夜月色之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开篇“秋色佳哉”四字,便将读者引入一个秋意盎然的夜晚,月色如眉,云净风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接着,“西陆寒深,北堂影侧”,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凉意和月光的斜照,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学煞团圞望正迟”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缓缓升起的情景,仿佛是在等待团圆的时刻。接下来,“湘帘上,看夜光初逼,照我迷离”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透过湘帘,洒落在人间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
“今宵正苦孤栖”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前文的静谧美好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随后,“更红血依然叫子规”一句,借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哀愁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念啸吟何处,银钩才挂;推敲无地,玉斧方挥”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思绪比作挂在空中的银钩和挥舞的玉斧,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创作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迷茫。
最后,“已极萧疏,谁怜黯淡,愁绝䰐鬖贴冷辉”四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面对孤独与愁绪,只能在月光下寻找一丝慰藉,但这种慰藉又是如此的微弱和短暂,充满了无力感和悲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在孤独与思乡中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