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长史筝伎篇

君不闻秦筝多慢声,平台女儿新长成。

家本邯郸行步好,生年十三指爪清。

安得此双弦索手,那能独酌高阳酒。

正值倾囊无俸钱,将来换马还肯否。

自从解赠同心结,不惜樽前香腕折。

几回玉柱雁池飞,春愁散作梁园雪。

合就罗敷陌上桑,含颦一啭发中堂。

遥知华发王门客,纵是风流也断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筝伎在宴会上演奏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筝伎的技艺与情感世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如“秦筝多慢声”、“家本邯郸行步好”,不仅描绘了筝伎的音乐才能,也暗示了她的出身背景。接着,“安得此双弦索手”一句表达了对筝伎技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渴望与之共饮的亲近之情。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社会情境的对比,如“正值倾囊无俸钱,将来换马还肯否”,既体现了筝伎生活境遇的艰辛,又展现了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自从解赠同心结,不惜樽前香腕折”则进一步展示了筝伎为艺术付出的牺牲精神,以及她在宴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最后,“几回玉柱雁池飞,春愁散作梁园雪”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将筝伎的情感与外界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丰富,通过对筝伎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艺术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答寄殿卿见梦之作

忆昔红颜日携手,一别三年非不久。

纵使天台记阮郎,也应梁苑称枚叟。

故人多病卧青春,华发如蓬自看丑。

漫尔风流更旁骚,从他憔悴仍醉酒。

悠悠世上竟须疑,梦里相逢知是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和殿卿春日梁园即事

梁园高会花开起,直至落花犹未已。

春花着酒酒自美,丈人但饮醉即休。

才到花前无白头,红颜相劝若为留。

春风何处不花开,何处花开不看来,看花何处好空回。

形式: 古风

答寄子威

刘生家本安东子,不尔高名那如此。

十载论交少闻问,君胡尺书数千里。

苍头大奴前置辞,主人束发重知己。

家本阖闾城下儿,清风独为延陵起。

便从出刺三河还,揽辔争誇按百蛮。

早岁升公趋汉署,只今谢客卧江关。

虽言万事归来好,乍可论交到谁老。

犹作凤凰池上看,穷途杀更耽文藻。

中间跌荡复王郎,伏腊扁舟发太仓。

但语即翁常在口,彼时多士俨成行。

宦情渐觉绨袍胜,秋兴翻随綵笔强。

魏倩一珠才照乘,主人双璧竟登场。

倡余和汝篇相及,日居月诸业以集。

共道提戈虎穴回,傥容投谒龙门入。

开椷寒色散阳湖,白雪楼空岳影孤。

不尽雄才推二妙,止如古调已吾徒。

一当单于则岂敢,相遇中原尚足图。

但语主人须自爱,一时长句似君无。

形式: 古风

酬李东昌写寄白雪楼图

诗名东郡沈隐侯,那复擅奇顾虎头。

江湖槃薄有能事,画我山中白雪楼。

推毫已经海色至,无乃兼驱蛟蜃游。

须臾百里岱阴合,咫尺疑闻清河流。

华不注山得非雨,平陵以西胡独秋。

松风似欲卷绡起,良久看云失去留。

丹青快意痴如此,丘壑过人老即休。

使君实解郢中调,为尔深知宋玉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