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东昌写寄白雪楼图

诗名东郡沈隐侯,那复擅奇顾虎头。

江湖槃薄有能事,画我山中白雪楼。

推毫已经海色至,无乃兼驱蛟蜃游。

须臾百里岱阴合,咫尺疑闻清河流。

华不注山得非雨,平陵以西胡独秋。

松风似欲卷绡起,良久看云失去留。

丹青快意痴如此,丘壑过人老即休。

使君实解郢中调,为尔深知宋玉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对友人李东昌所绘《白雪楼图》的酬答之作。诗中不仅赞美了画作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首句“东郡沈隐侯,那复擅奇顾虎头”以典故开篇,将李东昌与古代画家顾恺之相提并论,赞誉其画技非凡。接着“江湖槃薄有能事,画我山中白雪楼”描绘了画作中的场景,一座白雪覆盖的山楼屹立于山水之间,意境深远。

“推毫已经海色至,无乃兼驱蛟蜃游”赞颂画家笔力雄浑,仿佛能将大海的颜色融入画中,甚至驱使蛟龙和蜃类游动,展现出画作的生动与气势。接下来“须臾百里岱阴合,咫尺疑闻清河流”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了画面中瞬间的变换与细节的精致,让人仿佛能听到远处清流的声音。

“华不注山得非雨,平陵以西胡独秋”运用拟人手法,让山川似乎有了生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丰富。紧接着“松风似欲卷绡起,良久看云失去留”描绘了风吹过松林,如同卷起轻纱般的景象,以及云朵在空中飘荡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动态美。

最后,“丹青快意痴如此,丘壑过人老即休”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喜爱之情,认为它超越了自然之美,令人痴迷不已。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年岁渐长,或许会因追求艺术而放弃其他事物。“使君实解郢中调,为尔深知宋玉愁”则是对友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能够理解并表达出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的忧愁情感,体现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雪楼图》的描绘和赞美,不仅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艺术以及友情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郑生游大梁诗

君不见黄鹄高飞未可罗,榆枋之雀奈我何。

拂衣春色为黯淡,故山高卧白云多。

风尘谁识大梁行,夷门轻薄笑侯生。

虚左莫言公子事,今日邯郸已罢兵。

金丹初出照人寒,瑶草千年老鹖冠。

更欲清秋观渤海,那能渴病滞长安。

形式: 古风

代香山寺老僧答

老僧何处来迎客,身无袈裟足无舄。

虽有弟子今流离,独向空山种麻麦。

先时长者布黄金,大师说法如来席。

浮图中霄天乐下,禅台雨花坐盈尺。

共道当朝少游幸,唯此祗园有恩泽。

綵丈晴连鹦鹉林,宫娥晚傍蟾蜍石。

侍从求看贝叶编,焚香再拜开琳碧。

我往能言西域文,珠函为取华严译。

自复悬灯香炉峰,君其问腊庭中柏。

何曾马绕招提鸣,未见沙门畜四兵。

突厥公然驰赤县,湖外秋风笳吹声。

犹疑穷谷岂遽至,已闻野哭尸纵横。

裹创被血窜榛棘,问之不答惨且惊。

须臾马驼蔽陵壑,三骑五骑擐长缨。

抨弓北岭饮南涧,骄气直欲凌欃枪。

一骑常驱百汉人,一人常联二骑行。

翻身仰射罘罳落,束茅纵火烧朱甍。

岂无卓锡笞其背,佛力不祐人心倾。

西堂北丘缘业恶,寺前荒冢遂峥嵘。

亦是官军入援急,匈奴飏去归其营。

匍匐渐从草莽出,昼伏夜走同狐鼪。

衣钵荡尽微躯在,性命真如飞鸟轻。

丈人岂愿闻丧乱,神州岂宜有战争。

故人更邀住庐岳,万乘垂衣右北平。

燕中耆旧寄书说,早晚单于和议成。

语罢空林转萧瑟,茫茫天地终何情。

形式: 古风

酬皇甫虞部寒夜书怀见寄

兄弟播清徽,词林振羽飞。

再来郎署重,何谓宦情违。

夜雪留沽酒,寒灯坐掩扉。

共嗟羁物役,岁晏此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圆砚效徐庾体

片石分云出,良工向月删。

自疑临璧水,谁为缩壶山。

洗墨沉金镜,呵冰断玉环。

画眉京兆妇,纤指曲池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