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草二首(其二)

春草春波惹恨长,平原极望更苍凉,伤心千古一江郎。

自有莺花萦冶思,那知啼鴂损年芳,教人无奈郁金堂。

形式:

鉴赏

这首《浣溪沙·春草二首(其二)》由刘永济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通过对春草与春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

首句“春草春波惹恨长”,以“春草”和“春波”作为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春草的生长与春波的流淌,都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平原极望更苍凉”,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情感的深度。广阔的平原上,春草与春波的景象虽美,却也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苍凉与孤独。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渺小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伤心千古一江郎”,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借用“江郎”的典故,比喻才华横溢但最终难逃命运的束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才华与命运之间的矛盾与无奈。这一句不仅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为深刻。

接下来,“自有莺花萦冶思,那知啼鴂损年芳”,通过对比莺歌燕舞的春日美景与啼鴂(即杜鹃鸟)的哀鸣,展现了自然界中美好与悲凉并存的一面。莺花的繁华与啼鴂的哀鸣,象征着生命中的欢乐与痛苦,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要面对生命不可避免的衰败。

最后,“教人无奈郁金堂”,以“郁金堂”为喻,可能是指内心深处的忧郁或情感的压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情感时的无力感和内心的挣扎,暗示了在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时,人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只能默默承受。

综上所述,《浣溪沙·春草二首(其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收录诗词(202)

刘永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楼春

韶华肯为愁人好,止与玉楼供巧笑。

但怜芳树换新阴,未惜断红迷野草。

排空雨阵何时了,倦枕朦胧昏又晓。

燕帘莺户对啁啾,知占春光多定少。

形式:

南乡子

古恨未全裁,新恨多于陌上埃。

重到萧梁亡国地,堪哀,欲赋渐无瘐令才。

壮气已蒿莱,一任黄鸡白日催。

满眼迷离魑魅影,奇哉,何处吴儿可买呆。

形式: 押[灰]韵

临江仙二首(其一)

闻道东湖秋色好,吟筇懒上渔舟。

旧游零落几沙鸥。红衣应有恨,碧水不流愁。

一自津桥闻语鸟,琴尊犹此淹留。

人生自断岂天谋。不成岸壑卧,终见鹿麋游。

形式:

临江仙二首(其二)

满意故山林壑美,天教佚老吾庐。

醇风还记我生初。鸡豚喧社叟,幡鼓乐灵媭。

一觉黄粱犹未熟,眼前百鬼千狐。

漫惊东野隘天衢。有山焚介子,无地著潜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