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武城》由明代诗人孙蕡所作,通过描绘荒城之景与历史人物的弦歌,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怀旧情绪。
首句“独上荒城野日阴”,开篇即以“独”字点明诗人独自登临荒废之城,而“野日阴”则渲染出一种荒凉、寂寥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诗人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不禁引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次句“弦歌千载忆遗音”,承上启下,将思绪从眼前的荒城引向了千年前的历史。这里的“弦歌”不仅指音乐,更象征着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诗人通过回忆古代的音乐,表达了对那些逝去时代中美好事物的追思,以及对文化精神的敬仰。
后两句“黄堂皂盖成尘土,何处春风绿绮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怀旧之情。黄堂皂盖,本是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仪仗,此处用来象征曾经辉煌一时的政治权力与文化繁荣。然而,“成尘土”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归于消逝的景象。诗人在此处设问,“何处春风绿绮琴”,意在追问,在这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曾经激荡人心的文化与艺术是否还能找到其生存的空间,是否还有人能够继续传唱那些遗失的旋律。
整首诗通过对荒城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诗中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洞察。